合併高血壓的糖尿病人居家量測血壓的正確性

合併高血壓的糖尿病人居家量測血壓的正確性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吳月珠糖尿病衛教師

  血壓升高和高血糖症經常同時存在,這些都是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的危險因子。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與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發生有密切相關。如果治療不當,高血壓和糖尿病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並產生更高的醫療成本支出。因此,病患的血壓越高,發生中風、心肌梗塞及腎臟疾病的危險性就越高。

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是多少?
根據2022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的建議:
1. 合併高血壓的糖尿病人,血壓控制目標應小於140/90 mmHg以下。
2. 合併高血壓與蛋白尿或腎病變的糖尿病人血壓控制於130/80 mmHg 以下,可延緩腎病變。 

  所有合併高血壓的糖尿病人,血壓控制應根據風險差異給予個別化的控制目標,應進行居家自我血壓監測,以定期追蹤身體狀況以及服藥的成效。因此,調整生活型態對於血壓的控制相當重要,建議三餐以全榖雜糧、多蔬菜、減少鈉及加工食品的攝取、減少紅肉及內臟、選用低脂乳製品、攝取適量堅果類等飲食習慣;規律有氧運動量 (大於30分鐘中強度,5~7天/周)、體重減輕 (控制BMI在20~24.9 kg / m2)、戒菸及限制酒精飲用。
  當首次診斷有高血壓之後,很多人會依照醫師的指示而開始做居家血壓監測,但對於要何時量測、如何正確量測、那些原因會干擾量測數值的準確性等資訊皆不太了解,臨床上詢問患者得知每個人家裡都備有居家血壓機,但是也沒有每天定期量測,那何時量測血壓最適合呢?有哪些原因會影響血壓量測的準確性呢?在醫院時常常看到病患回診時因沒有足夠休息的時間下,就跑去量測血壓,一旦測量的血壓值太高時,患者就會覺得醫院的血壓機不準確,對於有哪些常見因素是測量血壓時,容易導致血壓值的誤差呢?我們要如何才能提供正確的血壓值,可以作為醫師診斷的參考!

要何時量測血壓才是最佳時機?
台灣高血壓學會及心臟學會依據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公布建議『居家血壓』取代門診時所測量的血壓。高血壓治療目標為722原則下,居家血壓小於130/80 mmHg以下。居家血壓量測採用722原則,也就是連續"7天"量血壓、每天量"2次"血壓 (早、晚各一次)、"2次"以上量測血壓取平均值 (每次間隔時間為1分鐘)。

如何正確量測血壓值?
每次測量的時間最好固定,居家正確的量測血壓和紀錄更是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就讓我們來了解該如何正確量測血壓。

依據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標準化血壓量測方式:
1. 量測前半小時避免抽菸、茶/咖啡/酒、運動。
2. 先上完廁所,靜坐休息5分鐘,避免說話。
3. 壓脈帶量測處需移除衣物,避免捲起袖子,以免太緊影響數值。
4. 坐在靠背支撐椅子,雙腳自然垂放,不要盤腿、不翹腳。
5. 綁壓脈帶的位置:手肘上方約兩指幅,鬆緊約可伸進兩隻指頭的大小。
6. 壓脈帶的中心點與右心房位置同高(胸骨中線)。
7. 建議校正過的上臂電子血壓計。
8.間隔一分鐘後量測第二次,記錄收縮壓、舒張壓與脈搏平均值。

有哪些常見原因會干擾血壓值的準確性?
準確可靠的血壓測量對於正確診斷和管理高血壓至關重要。以下是可能影響血壓測量的10個因素:
1.壓脈帶太小或太大
在上臂上使用正確尺寸的壓脈帶非常重要,因為使用過小的壓脈帶可能會導致患者的收縮壓測量值升高。並且太大的壓脈帶可能會導致低於實際血壓測量值。
2.適當的血壓計壓脈帶
測量血壓時以寬鬆薄長袖或短袖(容易捲起袖子)為宜,切勿穿太緊的衣服。
3.測量前休息3-5分鐘
為獲得準確的血壓測量值,您必須在舒適的椅子上放鬆並休息3至5分鐘,然後再進行量測。運動或飲食等任何活動都會影響您的血壓數值的變化。
4.量測的手臂應與心臟的位置齊平
當您舒適地坐在椅子上,腳踩在地板上,沒有交叉時,就能得到準確的數值。手臂應與心臟的位置齊平。
5.情緒狀態
壓力或焦慮會導致血壓大幅升高。如果您在考慮使您緊張或壓力大的事情時而測量血壓,您的血壓值可能會升高。
6.談話
如果您在測量血壓時與某人交談,您的收縮壓測量值可能會增加。
7.吸菸
菸草製品(香煙、雪茄、無菸草)含有會暫時增加血壓的尼古丁。最好在測量前至少 30分鐘不要吸菸。
8.酒精/咖啡因
飲酒和咖啡因(咖啡、茶、蘇打水等)會增加血壓值,因此在測量血壓前至少30分鐘遠離它們。
9.溫度
冬季寒冷時血壓往往會升高。在進行血壓測量時,請注意您所在房間的溫度。
10.不可漲尿
若膀胱尿液沒有排空,會導致血壓上升。

  正如您從上面的列表中看到的,即使是很小的變化也會影響血壓數值。這就是為什麼當您在家測量血壓時將這些因素考慮在內很重要,因此當您諮詢醫生時,他可以為您提供正確的診斷。最後要再次提醒糖尿病友,血壓控制和血糖控制都同樣重要,養成定時運動的習慣、採用低鹽分、低膽固醇、適當熱量的均衡飲食,加上規律服藥,才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當然需要病友持續參與,和醫師、衛教師、營養師共同討論您的治療計劃,遠離慢性病,才能身心更健壯。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2 No.4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