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年輕糖尿病友四十年

情繫年輕糖尿病友四十年

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蔡世澤執行長

  從 1976年入行以來,我始終本於追念三弟的初心,一直對年輕糖尿病友,情有獨鍾 。

  我在學或初出茅廬時,老師及前輩告訴我們,年輕尤其是青少年糖尿病,只有胰島素可用。等到可以定量C-胜肽 (C-peptide),據以研判胰島分泌功能時,我的信念開始動搖了 。

  最初,有位同事有家族史、二十歲就開始施打胰島素、但C-胜肽十足,我說可以改試口服藥,她說注射已融入生活,免了。 還有位國中生,在國外著名的兒童醫院診斷為第1型糖尿病,並投予胰島素數年後來診,我從家族史、體型及C-胜肽檢測,判斷屬於第2型,於是說服家長,果敢改弦易轍,給予口服藥奏效 。

  後來,我在糖尿病學會林瑞祥和戴東原兩位理事長任內,承攬衛生署保健處委辦的年輕糖尿病(30歲以下)調查登錄教育計劃,就涵蓋了第1和第2型病友。當年,我們以標記重捕法 (capture recapture method) ,估算台北市15歲以下,第1型糖尿病的年發生率為十萬分之一點五, 據而推算全台一年新增百餘名「糖寶寶」。

  另外在執行過程中,我們還是遇到過一些不到三十歲的第2型個案,他們大多數以胰島素治療。即使近二十年前,我邀集內兒科同道,參加亞洲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調查 (DiabCare Asia) ,被歸類為第2型的只有數名而已,有點出乎我預料之外。

   因為同一時期, 莊立民教授指導他的博士生魏榮男,利用1992~1999 台灣百萬名中小學生尿液篩檢,複驗空腹血糖,再以電話查詢治療方式建立資料庫,發現11歲前病童幾乎全用胰島素治療 (推定為第1型),13歲以後的個案,不需胰島素治療者居多(推定為第2型)。

  根據他們的檔案,2002年我以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身分受訪,時代雜誌亞洲版記者引述我的說辭,「我們曾見過(滿)六歲的第2型糖尿病童」(TIME  2002  12 09 封面故事糖尿病 - 亞洲人之疾病)。我個人儘管看過不到十歲的第2型病友,但求證小兒內分泌同道或校護,第2型中小學生確實不多見。然而本土數據昭彰,我們基金會,在校園借助影片或漫畫介紹糖尿病時,還是兼容並蓄,一再強調預防肥胖、代謝症候群乃至於第2型糖尿病的重要性。

蔡董圖.png

  最近第2型糖尿病年輕化蔚為話題。我和邱雯琪碩士分析健保資料,在 2012 年新診斷的第2型糖尿病患中,12%年齡小於四十歲 (平均34歲)、男女之比近2:1。其中32.5和67.5%分别於診所及醫院就醫,而由新陳代謝科醫師診治者,約佔三分之一強。若以四十歲為切點,至少在診斷伊始,年輕族群較年長族群,慢性共病較為少見,然而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比例則高出許多。根據其他資訊,台灣早發(大陸暱稱小糖人)比起遲發(或典型)第2型糖友,控制及預後都要來得差些。

  其實我早在1993年,就以「年輕糖尿病患面面觀」為題,在北榮撰文,翔實解析比較青少至中壯年的各型糖尿病,暢言「年輕糖尿病之成因一如其臨床表徵多樣」。之前,我1984~1985到美國安娜堡 (Ann Arbor) 密西根大學醫學中心進修兩年;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是大名鼎鼎的法揚教授(Stefan Fajans 1918-2014) 。他畢生建構家族性糖尿病自然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 familial diabetes),從而演譯糖尿病的異質性(heterogeneity)。我那時受命收集其中一個家族成員的血漿及尿液,設法萃取胰島素,提供實驗室分析。另外,也曾和研究助理一起分裝標本,寄送聖路易華大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作基因檢測。 

  那些家族的醣代謝異常,法揚教授從1960年代或更久前,就長期使用磺尿(sulfonylurea) 而非胰島素加以控制。1974年,法揚教授和來自英國的 Robert Tattersall ,共同為這些自體顯性遺傳、25歲前確診、但兩年內不必以胰島素治療的病人,命名為年輕成年型糖尿病(maturity onset type diabetes of the young, MODY)。見識過人家嚴謹持久的硏究後,相形之下,我認為國內沒有類似或完整的MODY 譜系。

  還有一種極其罕見的遺傳疾病 Wolfram 症候群(DIDMOAD),集尿崩症、糖尿病、視神經萎縮、聽障甚至泌尿系統變異於一身。我1982任主治次年,就診斷並發表了極可能是華人世界的首例,更成為我個人學術生涯第二篇論文的素材。不出數年,病童不治,明理家人捐贈大體,在北榮舉行臨床病理討論會,所見提報國際會議,令我長懷感念。

  總之,四十多年的國內外閱歷,讓我得以學習並體認,年輕糖尿病錯綜複雜又充滿挑戰的實務與成就。有志者,盍興乎來。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1 No.1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