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型糖尿病年輕化的影響

第2型糖尿病年輕化的影響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內分泌新陳代謝科 胡啟民醫師

一、引言
  根據「臺灣糖尿病年鑑—2019第2型糖尿病」的資料顯示,2005~2014年間台灣地區第2型糖尿病有年輕化的趨勢。20歲到40歲的第2型糖尿病發生率,在過去15年大概增加了20~25%;小於20歲者,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更增加了將近46%。這樣子逐年增加,慢慢累積病人人數,在過去15年來講,小於40歲的年輕族群,第2型糖尿病的總盛行人數約莫增加了2.5倍到3倍以上,這是一個蠻驚人的現象,表示第2型糖尿病並不是年紀大的人獨有之疾病,現在已經慢慢向下蔓延到上班族、年輕人、甚至學生都有得到此病,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

二、糖尿病年輕化的影響
  如果年紀輕就得到糖尿病,最大的影響,就是暴露於高血糖的時間,要比年紀大才得到糖尿病的人為久。若某病友15歲得病,另一病友60歲得病,假設大家都活到75歲、80歲,那年輕病友的高血糖暴露時間是60幾年,但60歲得病的病友,可能暴露在高血糖只有15年,單純以高血糖累計傷害的效果而言,暴露時間較長者,其發生併發症的機率,也對應較大。更進一步,曾有英國的研究發現,即使病友同樣得病10年、20年,40歲以前發病的人,比40歲以後發病者,糖尿病併發症比較多。所以年輕發病的第2型糖尿病是比較惡劣的第2型糖尿病,它並不是我們所常見的第2型糖尿病,例如說心血管疾病年輕發病者會比40歲以後得病的人,多兩倍半左右;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等,都會較年長發病的病友為多。
  再者,臨床醫師注意到,即使病人得病時間相似,40歲以前發病的病人,其血糖較難控制,吃藥打針的治療效果也不像一般病人那麼好,很多人經常到最後都是需要打胰島素,可是打了胰島素,血糖也不見得會控制得很好,所以慢慢就會處在血糖非常難控制的地步。推測原因,可能與年輕型第2型糖尿病人之胰臟胰島細胞 (即β細胞) 分泌胰島素的功能,退化較快有關係。一項美國研究發現,兒少第2型糖尿病人的β細胞功能,每一年大致上會減少25~35%,但是在40歲以上或是60歲才得病者,其β細胞功能一年只下降7%,年輕型病友每年之β細胞下降速率,比較晚發病者,約快3-4倍以上,難怪血糖會不易控制,得病的後果要比一般晚得到病的人,來的比較厲害。

三、第2型糖尿病年輕化的機轉
研究發現第2型糖尿病年輕化的機轉大概有三種:
第一、母胎內暴露於高糖環境。假設母親本人即為糖尿病友、或為妊娠糖尿病、或是糖尿病前期,那母親血液與羊水都有可能糖分比較高,胎兒在母胎的時候,是要吞羊水,他跟媽媽中間又有臍帶來運輸血液,因此會同處於高糖環境,造成出生之後,較快發生糖尿病。
第二、與青少年肥胖有關係。肥胖兒童其終生得到第2型糖尿病的機會,比不肥胖兒童多2倍到3倍。估計與長期發生胰島素阻抗有關。
第三、β細胞功能提早發生不足。年輕發病的病友,有可能天生β細胞的功能比一般人為差。就像人有高矮胖瘦一樣,一些族群其遺傳基因造就β細胞容易變成功能不良。若追蹤這群人的父母或是祖父母,通常你都會看到他們也有第2型糖尿病,這是一個家族性問題,牽涉基因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以上總結,第2型糖尿病年輕化是多重原因所造成,需要從多角度來處理此問題。

四、給40歲以下年輕糖友的建議
  如果您是40歲以前發病、現在還在就學或工作的年輕糖友,首先請注意要規則就醫、規則檢驗、規則用藥。我個人有很多年輕族群的病友,他們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沒有辦法規則就醫,也沒有辦法規則追蹤,一旦失去規則就醫或規則追蹤,血糖會產生很大的波動,有時候控制已很進步,但因為工作學業忙碌,就沒有來拿藥,沒有來抽血,因此醫師會沒有辦法精準調藥,產生治療或追蹤的困難。所以這是非常要緊的事情,我們看過很多位病友失去聯絡、失去控制,等再來的時候,不是眼睛出血,就是腳變形,有足部潰瘍,到了這個程度才來,實在很可惜,覺得應該可以有更好的血糖管理處置。
  因此,請大家不管工作或學業怎麼繁忙,都應該把看病、抽血、做檢查的時間,排在時間表內。很多醫院有周六門診、抽血檢驗服務,若您的情形許可,請你利用周六或是平日早上還沒上班之前的時間,去抽血做檢驗。看病的話,可以選擇周六或傍晚的門診,或下午請1到2小時的假,總是可以抽出一段時間,找到適合自己工作學業型態的時間,來跟醫師見個面、來談一談。提醒病友,就醫跟追蹤是替自己做工,不要嫌累,所有好處都是回歸到自己。另外,40歲以下的病友可能經常因為工作關係,有應酬的需要。建議應酬時可以跟客戶說明白,例如我的身體不適合吃吃喝喝,運用職場專業訓練,以多元方法來跟客戶形成感情,或許可以避免飲食失控。總結來說,請您不要糟蹋自己的身體,要照顧身體,照顧自己。身體得到的好處,別人拿不走。

五、給未得糖尿病年輕朋友的建議
  前述已論及,例如說母親為糖尿病,或母親在懷孕時得到妊娠糖尿病,或你本人出生時為巨嬰 (即出生體重在4000公克以上),或者出生體重在2500公克以下者,如此即屬年輕型第2型糖尿病的高危險族群,個人生活習慣管理就非常重要。請養成運動習慣、少吃甜食、經常磅體重、早睡早起、要吃早餐,在生活上有很多小細節,可以幫忙你自己。基金會有很多預防糖尿病的資料也歡迎各位來索取。
   若您本人現在體重已經很重,可是你還沒有糖尿病,那麼提醒您,要經常檢測自己的血糖,最方便的檢測方法,就是買一台血糖機自己在家裡測,除了測空腹血糖以外,還要三不五時測一下飯後血糖。如果空腹血糖經常超過110 mg/dL,飯後血糖超過180、200 mg/dL,您可能已屬於所謂的糖尿病前期,可以請醫師追蹤您的糖化血色素,看看會不會一步一步地走到真正糖尿病之6.5%以上範圍。如果您已經有血糖上升,請格外控制卡洛里攝取,要做飲食的控制,要常常去抽血做追蹤。「追蹤」這件事情,看起來很煩,可是有一句俗語說「警察常常來巡邏,房子不會遭賊偷」,我們身體也是一樣的情況,以上給諸位做一個小小的參考。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1 No.1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