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問與答《2019 No.3 糖尿病家族》

糖尿病問與答《2019 No.3 糖尿病家族》

蔡明翰醫師

Q: 我的同事最近時常料理「黑木耳」來控制她的血糖,據說她這幾個月的血糖真的有進步。我的血糖其實也控制的不理想,請問我可以吃「黑木耳」來控制血糖嗎?還有沒有其他的食物來幫忙降低血糖嗎?
A: 以前的地理課本常提到中國大陸的東北地區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現在的網路資訊中也常出現〝降血糖三寶〞(山藥、牛蒡、蓮藕)或是〝天然降血糖七食材〞(秋葵、洋蔥、山藥、木耳、芹菜、海帶、苦瓜)等等,似乎可以幫忙降低血糖的食物還真不少。
  但是現代醫學是講求以『實證醫學』為基礎,任何的療效都必須得到動物實驗甚至人體試驗的臨床驗證,因此上述的食物雖然都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但是如果牽扯到『食療』的效果,仍然欠缺大型的臨床試驗來證實。其實最簡單的一個問題是,究竟要吃多少的量(例如:一天要吃多少公克的黑木耳)才能達到有效的降血糖效果。
  黑木耳是一種食用菌,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有記載:「木耳生於朽木之上,無枝葉,乃濕熱餘氣所生。曰耳、曰蛾,象形也。」黑木耳生長在落葉喬木和灌木的木材上,尤其是在老木材上,它富含胺基酸、維生素B、維生素K、礦物質(尤其是鐵、鈣)、多醣體、纖維素及膠質。但是近年來關於黑木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抗氧化、降血脂、抑制發炎、抑制腫瘤細胞等等,對於降血糖的研究卻是少之又少,曾經發表的文獻是西元1998年由日本靜岡大學及岐阜大學所發表的研究,他們將黑木耳的水溶性多醣體(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s)萃取物餵食於糖尿病老鼠,結果發現餵食黑木耳的水溶性多醣體萃取物能明顯降低老鼠的血糖及減少胰島素的分泌量。而水溶性多醣體的藥理作用是來自於它具有高黏稠度的特性,因此能夠延長胃的排空時間,進而延緩葡萄糖在腸胃道吸收的速度,所以最終能降低血糖並減少餐後胰島素的分泌。
  而先前所提到的〝降血糖三寶〞之一:山藥,也有類似的水溶性多醣體,而且它還具備其他的成分可以幫助降低血糖,例如白皮山藥中的尿囊素(allantoin)可以刺激實驗老鼠分泌腸泌素(GLP-1),進而幫助胰島素分泌。可是山藥本身也含有碳水化合物(醣份),依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供的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記載,100公克的白皮山藥含有熱量75大卡、碳水化合物15.7公克及膳食纖維1.4公克等等,因此若是攝取過多的山藥仍然會造成血糖升高。然而,100公克的黑木耳含有熱量24大卡、碳水化合物8.8公克及膳食纖維7.4公克,所以如果攝取相同重量的黑木耳或是白皮山藥,黑木耳應該更不會影響血糖的波動。
  其實每一種天然食材都有它本身的營養價值,從營養學的觀點仍是建議均衡及適量攝取六大類食物。糖尿病友最怕遇到自己喜歡的食物而無法忌口,例如夏天碰到盛產的芒果就一口接一口,當然就會出現『季節性高血糖』或是『節慶日高血糖』的現象。
  除了黑木耳之外,常見的綠葉蔬菜對血糖也有幫助。根據2014年《英國醫學雜誌》的研究指出,預防第2型糖尿病的效果以攝食綠葉蔬菜最為顯著(例如:菠菜、甘藍菜等),每天增加0.2份的綠葉蔬菜攝取(1份的量在未烹煮前約略為一碗,約100公克),可以降低13%發生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因此,建議你與營養師討論每日的營養攝取是否均衡及足夠,根據不同的病情可以加強哪些營養成份,但是不要因為某種『食療』成份的介入就擅自減少或停止目前的藥物治療,也千萬不要認為單靠某種食物就能將血糖控制下來。

Q: 我最近幾個月常出現頭暈的症狀,以前雖然偶而也會頭暈,但是不像現在那麼頻繁。我的血糖控制還不是很理想,上次回診醫師有幫我調整藥物。請問這是因為吃藥造成的嗎?需不需要去神經科醫師的門診掛號呢?
A: 頭暈是很多人常發生的症狀,尤其是老年人。根據美國的流行病學研究,一般族群發生頭暈的比率約15%,而超過60歲的長者約有20%的頭暈症狀會影響到其日常生活。根據英國著名內分泌學者Rowan Hillson的臨床經驗,她將糖尿病患者發生頭暈的症狀歸類為以下幾個因素,刊登在2018年的『實用糖尿病 Practical Diabetes』雜誌上,包括:
(1)血糖的波動;(2)血壓的波動;(3)腦血管疾病;(4)內耳疾病;(5)精神疾病;(6)藥物引起等等。
  血糖太高或太低都會引起頭暈,高血糖會導致多尿而造成體液流失及身體水分不足,約有22%的高血糖患者產生頭暈的症狀。而低血糖的患者由於大腦缺乏葡萄糖約有高達44%的比率會頭暈,而且可能伴隨其他中樞性低血糖或是自主神經症狀,例如:焦躁不安、視力模糊、嗜睡等中樞性低血糖症狀,或是心悸、冒汗、發抖等自主神經症狀。而血壓除了太高或太低會引起頭暈外,姿勢性低血壓也是造成頭暈的重要因素。若是依據標準的頭部傾斜椅(head-up tilt test)來診斷姿勢性低血壓,在美國約有22.9%的第1型糖尿病患者及16.2%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姿勢性低血壓。
  姿勢性低血壓的發生常見於蹲下去突然起身站起來,或是平躺時突然坐起來,這時收縮壓會突然降低而產生頭暈的症狀。而腦血管疾病可能是你比較擔心的,例如: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或是腦中風(尤其是腦幹及小腦中風)都可能以頭暈來表現,不過還會有其他伴隨的症狀,包括:複視、吞嚥困難、平衡困難、突然之四肢無力、眩暈、噁心、頭痛、嘔吐等等。
  如果你有出現上述的腦血管病變症狀,當然需要盡快到神經科門診來進行診斷及處理。相反地,如果你出現的其他症狀是耳鳴、聽力障礙、眩暈等等,可能是內耳疾病所導致的(例如:美尼爾氏症)。精神方面的疾病包括憂鬱症、焦慮、恐慌症、躁鬱症都可能會有頭暈的症狀。而藥物方面包括某些降血壓藥物(血管擴張劑、利尿劑等等)、降血糖藥物、安眠藥、感冒藥、抗生素等等,都可能誘發頭暈。
  你上次回診醫師有幫你調整降血糖藥物,當然有可能是藥效發揮太好而導致低血糖。值得注意的是最近3年才上市的新一類降血糖藥物:鈉-葡萄糖共同轉運蛋白-2 抑制劑(SGLT-2 抑制劑),由於它的藥理機轉是抑制腎臟重吸收尿糖,因此使得尿糖排泄增加後,進而降低血糖。但是尿糖排泄增加的同時,鈉離子的排泄也增加,因而造成一天的尿液量會增加約400c.c.左右,此時若是水份補充不足,就有可能造成脫水或是低血壓而產生頭暈的症狀。另外,貧血或是內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更年期等)也有可能產生頭暈的症狀。由於你頭暈的症狀是最近才變得頻繁,建議你提早回診與醫師討論可能之因素,才能及早診斷與對症治療。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9 No.3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