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同理到行動:打造第1型糖尿病校園關懷活動

從同理到行動:打造第1型糖尿病校園關懷活動

愛胰協會常務理事 劉苑菁護理師

  第1型糖尿病(簡稱T1DM)不同於一般社會大眾所熟悉的第2型糖尿病,發病年齡大都在15歲前,最主要的特點是胰臟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受損,而必須終身每日注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的控制及滿足身體的需求。因此,對於這些孩子來說,除了要應付常規的成長挑戰外,還必須學習管理自己的血糖,因此除了家長跟醫療團隊的照護及支持外,協助學校師生同理跟理解這些孩子的需求,可以幫助他們發展更純熟的自我血糖管理及適應疾病的能力,讓他們能在校園安心自在的生活。因為看見這樣的需求,愛胰協會開始在2019年著手籌辦第1型糖尿病校園關懷活動,希望讓全台有需要的T1DM家庭能因此受惠。

我們為何開始?
  我們最常聽見T1DM的家長提起,孩子們在校最感到困擾的事:害怕異樣眼光而遭排擠、對於同學頻繁的提問感到困擾,或是同學們誤以為糖尿病會傳染……這些問題讓孩子們無法回答,老師也難以解釋清楚,這讓家長們感到擔憂,他們擔心孩子因為害怕異樣眼光感到自卑,而不願在學校正常打針和測量血糖,或在學校發生低血糖時不敢尋求幫助。孩子們也擔心被同學誤解不守規定,在課堂上出現低血糖時不敢吃東西,或是不敢拿出手機檢查血糖變化。因此,家長們向愛胰協會尋求幫助,希望我們能安排衛教師到班上,向老師和同學們講解疾病的照顧知識,讓孩子們不因糖尿病而影響在校生活。於是,我們對外尋求資源,找到胰島素廠商贊助活動經費、各地衛教師響應支持及招募志工到校服務,對內則建立申請衛教的相關程序及公版衛教教材,終於讓服務順利上線,傳遞各界的關懷給在校T1DM學童。

激發同理心
  為了協助T1DM學童擺脫自卑感,更有自信面對疾病,同理心的啟發成為我們衛教教材的核心主軸,除了介紹基本的疾病照顧知識外,還讓學生了解糖尿病普遍存在世界中,當問及他們的家人中是否有人患有糖尿病時,通常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會舉手,這讓T1DM的學童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也引起同學們對糖尿病的關注,會開始關心自己的家人及同學。激發他人同理心的重要策略之一,需要當事者勇敢開放自己,與在意的人分享自己的經歷,於是我們的課程鼓勵個案分享自己的照護經驗,讓他們以專家的身份來帶領同學們認識糖尿病的照護。
  為了讓活動更加生動,加深同學們的印象,針對低年級學生,讓他們能透過遊戲能對高低血糖的症狀及處理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針對高年級學生,我們安排了9項體驗活動,讓同學們更能同理糖尿病人的處境,也得到不少同學回應:從活動中,領悟到了糖尿病人的辛苦。

點燃勇氣及希望
  透過家長、學校師生及個案的回饋,從中得知活動對個案的幫助:
更有信心面對糖尿病
國小五年級生Polly告訴我們,要上台分享自己的照護經驗,她一度感到猶豫,但也從中領悟:「唯有自己接受,才能讓別人了解我」,於是她親自準備投影片上台報告。過程中,她覺得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使她更能開放心胸,正向面對自己的疾病。
有勇氣公開測血糖及注射胰島素
剛升上一年級的正太,害怕被同學嘲笑,不願意在班上打針及測血糖。在活動結束後也改變態度,從媽媽傳來的影片當中,同學們圍繞在正太的身邊,鼓勵著他注射胰島素呢!
同學主動協助個案自我照護血糖
家長表示衛教後,每天都有個暖男同學陪著孩子來健康中心打針..提醒驗血糖..更邀請孩子去家裡玩…孩子對這一切感到很開心,心情不像剛確診時的低落與失望了。
同學不再好奇不斷發問
家長表示衛教後,孩子說同學終於不再問她奇怪的問題,也會主動關心她的情緒和血糖狀況。

讓愛延續
  截至目前關懷活動仍持續進行,我們已在台灣各地舉辦過142場活動,超過5000位師生參與其中,也有36所學校願意響應本會推廣的理念,加入糖尿病友善校園行列。希望藉此分享,吸引更多社會大眾的關注,一起關懷及協助T1DM個案在校得到更多支持,更有信心面對疾病的考驗。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4 No.1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