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營造青少年糖友友善環境

如何營造青少年糖友友善環境

天主教耕莘醫院 內分泌科 馬文雅主任

  家有青少年是許多家長的考驗,而青少年糖友更是讓家長面臨疾病與教養上的挑戰。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在荷爾蒙的驅動及社會化的進程中產生巨大的變化,面對控糖的壓力,家長和照護者該如何因應呢? 筆者十多年來參與康泰基金會的糖尿病青少年營,在陪伴青少年成長的過程裡,累積了一些觀察,本文就個人經驗及臨床實務進行分享,讓我們從三個提問開始。

1.    第1型還是第2型?
2.    小時候就發病,還是青少年才發病?
3.    孩子知道自己發生了甚麼事嗎?

  相信糖友本身或是家屬都知道,血糖只是結果,不是原因。只是當我們面對血糖的結果時,我們很容易產生單一或偏頗的歸因,比方說,亂吃。

  青少年的壓力是很大的。這一點許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每次當我問,有沒有甚麼壓力,家長總會下意識的回答,小孩子哪有甚麼壓力,或是,我們都沒有給他壓力啊! 

  壓力,也許是最容易被誤會的一個詞了。身為內分泌科醫師,我必須說,壓力對人類是很有必要的。處在生存的壓力反應中,聰明的人類祖先會善用資源來解決問題。而保留在演化上的各種壓力荷爾蒙就是幫助我們因應各式各樣的突發狀況,讓孩子處在毫無壓力的環境,就好比生長在無菌室裡,反而失去了適應環境的抵抗力。所以,問題往往不是有壓力,而是來自於沒有覺察或是拒絕承認的壓力。我們可以用火來想像,火可以帶來溫暖,但是太靠近時可能會燙傷。感覺到燙而把手縮回來就是一種保護機制。不知道燙或是拒絕承認燙,就會受傷。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幫助孩子認識壓力,不懼怕壓力,從壓力中學習,也懂得在壓力超過負荷時踩剎車。一味避開壓力或是太過強調抗壓性而壓抑感受,都會讓孩子的壓力調節失去平衡。

  為什麼我會說青少年的壓力很大,首先,因為孩子開始長出自主性,他們意識到自己跟父母的不同,他們關心同儕的眼光,他們既害怕與眾不同,又渴望著獨特,於是他們變得矛盾而彆扭,不再是那個天真爛漫的小朋友。其次,生理上的變化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不再幼稚,但身心的成熟度還遠遠不及真正的成年人,他們心慌又想要逞強,他們對於大人的世界充滿困惑甚至憤怒,面對成年人的價值觀,他們開始質疑,他們需要用自己的方式認識這個世界,他們需要憤怒作為成長的燃料,如果青少年選擇了乖順,也就等於交出控制權。偏偏在控制權之爭的當下,每個家長都忘了自己也曾經是那個叛逆的青少年。

壓力會帶來血糖甚麼影響呢?
  有許多研究顯示壓力下會導致攝入更多高糖高鹽高油高熱量的食物,從演化上來看非常合理,因為人類祖先最關鍵的壓力源就是缺乏食物。就算沒有壓力,透過食物安撫情緒也是非常有效的做法。青少年還沒有成熟的前額葉,情緒波動大,調節能力低,要他們願意深思熟慮控制自己的行為,除非孩子特別早熟,或是習慣壓抑自己的慾望。因此,與其對他們耳提面命曉以大義,還不如直接建立一個不容易取得零食的環境,減少用食物作為犒賞,創造正向經驗的機會,讓情緒得以被允許並適當的回應。如果孩子仍在發病初期,對疾病有很多抗拒,就需要多一點耐心和時間,不要急著關心數據多過於孩子的心理,即使是成人都需要時間適應,更何況是孩子?

  其實許多孩子之所以缺乏壓力調節能力,在於家長往往也沒有正確認識壓力,過度壓抑或是否認壓力的存在,也有因為過度焦慮而把情緒和期待投射在孩子身上的可能。試想看看,即使是一般的青少年,家長也難以避免地投射了內心的期待,也許是課業上,也許是行為上。那麼青少年糖友呢? 除了一般人之外,還多了健康,不管是血糖,體重,還是身高,這些量化的指標比學校功課的排名還要令人焦慮,一個年僅十來歲的孩子,要如何辨認自己的挫折感,要怎麼相信自己做的夠好,不是故意搞砸? 如果家人的關心卻用責罵的方式來表達,孩子選擇將自己封閉起來也是可想而知的防禦罷了。

  在過去許許多多次青少年夏令營的心靈點滴,青少年糖友們圍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心情,有哭也有笑,有些難以對父母啟齒的心事,有對自己的失望,也有對自己的期許,很多時候他們只需要理解與支持,當他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時候,還有一雙堅定而溫柔的眼神願意陪伴傾聽,不需要大道理,只需要在一起。

  回到本文的標題,如何營造青少年糖友的友善環境,簡單一句話,就是做一個情緒穩定,作息規律的大人,他們需要的並不是恐嚇他們,萬一沒有控制好就發生併發症。而是告訴他們無論控糖之路有多難走,你都願意陪在身邊。像一座燈塔,讓孩子在青春期的風暴下,依舊可以看見前方永不熄滅的光。

        願每個孩子都能平安健康的長大。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4 No.1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