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怎麼辦?給糖尿病友的一封睡眠建議信
睡不好怎麼辦?給糖尿病友的一封睡眠建議信

「醫師,我怎麼老是睡不好?」
這是糖尿病友常常提出的問題。睡不好不只是讓人白天沒精神、脾氣變差,還可能讓血糖控制變得更困難,甚至影響全身健康。
這封信是寫給您,也寫給很多正在和糖尿病奮鬥、晚上卻難以安睡的糖尿病友。希望您讀完之後,可以對睡眠問題有更多了解,也找到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自己。
一、為什麼糖尿病會讓人失眠?
失眠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對糖尿病友來說,常常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
1. 血糖不穩定
• 高血糖時,會讓人夜間頻尿、口渴、容易醒來。
• 低血糖則可能造成盜汗、心悸、做惡夢,甚至驚醒。
2. 糖尿病神經病變
許多糖尿病友會有腳麻、腳刺刺的灼熱感,這可能是「周邊神經病變」的表現,尤其晚上更明顯,干擾睡眠。
3. 夜間頻尿
除了血糖高引起的滲透性利尿,有些人合併前列腺肥大、膀胱過動症等問題,也會夜尿頻繁。
4. 情緒困擾與慢性壓力
糖尿病是一種需要長期注意併發症,也頻頻需要監控血糖問題的慢性病,有時會讓人覺得繁瑣、心情鬱悶。焦慮和憂鬱常常與失眠一起出現,讓人「睡前思緒多、睡醒還很累」。
5. 睡眠呼吸中止症(OSA,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糖尿病友也同時罹患 OSA 的機率是一般人的 2-3 倍。這種病會讓人在睡夢中反覆因為呼吸道阻塞而造成呼吸暫停及缺氧,使得睡眠受到干擾呈現反覆中斷,甚至就因此沒有深睡期,患者早上醒來時常有頭痛、嗜睡,即使睡足時間也無法恢復精神。
二、睡不好,對糖尿病有什麼影響?
睡眠與血糖控制的關係密不可分:
• 長期睡眠不足會影響身體內胰島素的敏感性,讓血糖變得更難控制。
• 長期失眠會增加體內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的分泌,這會促進肝臟釋出更多葡萄糖。
• 睡不好容易疲倦、情緒差、注意力不集中,進一步影響飲食控制與運動意願。
更重要的是:當人睡不飽時,有時反而更容易有食慾、想吃甜食或澱粉類來「補能量」,導致惡性循環。
三、改善睡眠的實用建議
好睡眠不只是「關燈躺床就好」,更需要日常生活的配合與調整。以下是幾個糖尿病友可以試試看的方法:
1. 晚餐與睡前飲食要注意
• 晚上避免吃高糖、高碳水化合物的宵夜。
• 睡前若容易低血糖,可與醫師討論是否吃點少量蛋白質或慢吸收的點心。
• 避免含咖啡因的飲品(如茶、咖啡)或含糖飲料。
2. 培養穩定的作息與入睡儀式
• 每天盡量在固定時間起床與就寢,作息規律有助於讓身體建立自然的睡眠節奏。
• 睡前 1 小時遠離3C、手機、電視等藍光來源,轉而從事閱讀、聽音樂,或如泡腳、薰香等幫助放鬆的活動。
• 寢室要保持安靜、光線柔和、空氣流通及溫度適中,寢具符合個人需求。
3. 白天動一動,晚上睡得穩
• 每天白天至少活動 30 分鐘(如散步、伸展操),可幫助入睡。
• 睡前兩小時應避開劇烈運動,以免讓身體過度刺激反而增加清醒。
4. 處理腳的不適與疼痛
若睡覺時腳麻、刺痛,請與醫師討論是否為糖尿病神經病變,可以考慮使用特定藥物(如加巴噴丁、度洛西汀)來減輕症狀,改善睡眠品質。
5. 管理情緒,安定心神
• 可以記錄自己的睡眠與情緒狀況,試著找出干擾睡眠的壓力源。
• 若明顯有焦慮或憂鬱情緒,請尋求醫療團隊協助,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都能提供改善意見。
• 可考慮參加支持團體、病友會,與其他糖友交流,降低孤單與壓力。
四、安眠藥可不可以吃?
當然,如果真的因為失眠影響到生活,短期使用安眠藥是可以考慮的。但對於糖尿病友,仍需特別小心:
• 某些安眠藥會增加跌倒風險,特別是半夜起床如廁時。
• 若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某些安眠藥可能讓呼吸更受干擾,看似有睡卻更惡化缺氧。
• 服用安眠藥時,需定期回診,與醫師討論並評估藥物是否需調整或逐步停用。
更根本的作法,應該是透過睡眠衛教、行為調整、情緒管理等方式來改善睡眠,也能減少對藥物產生依賴。
五、什麼時候該尋求醫療幫助?
請您不要想說「撐著撐著」就過去了,尤其若有以下情況應主動與醫師討論:
• 已經持續睡不好超過 3 週。
• 白天精神差、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受影響。
• 夜間出現易喘、胸悶、打鼾、頻繁醒來。
• 睡覺時腳麻、刺痛而干擾睡眠。
• 明顯情緒低落、對生活失去興趣。
六、給糖尿病友的一句話
「控制血糖要努力,睡得好也需要用心。」
好的睡眠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一環,就像飲食、運動、用藥一樣,都需要您細心注意。如果您有睡眠困擾,請不要自己默默承受,和您的照護團隊討論,找出適合的方法,讓您睡得好、糖也穩,精神更充足、生活更自在。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5 No.3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