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與衰弱肌少症:你不可忽視的健康警訊
老年糖尿病與衰弱肌少症:你不可忽視的健康警訊

隨著台灣社會邁入高齡化,年長者的健康議題越來越重要。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長輩中,約四成患有有糖尿病;同時,許多人也面臨「衰弱症」與「肌少症」的威脅。這些看似不同的健康問題,其實彼此有密切關聯,若沒有及早察覺與處理,可能導致跌倒、失能,甚至提前進入長照體系。因此,了解「老年糖尿病」與「衰弱肌少症」之間的關係,是每一位長輩與照顧者都應關心的課題。
一、老年糖尿病的特點
老年人的糖尿病,除了血糖控制外,併發症的風險與照顧方式也需特別注意。老年糖尿病病人通常病程較長、合併多種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腎功能不全等。此外,隨著年齡增加,胰臟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減弱、肌肉量減少、代謝變慢,讓血糖控制變得更加困難。更重要的是,過度嚴格的血糖控制,在年長者反而可能導致「低血糖」,引發頭暈、跌倒、意識不清等問題。因此,對於老年糖尿病,醫療目標不再只強調「血糖越低越好」,而是要「安全、穩定、有品質的生活」,避免低血糖與功能退化,才是首要任務。
二、什麼是衰弱與肌少症?
「衰弱」(Frailty)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生理功能下降,常見的症狀包括走路變慢、容易疲倦、體重無故減輕、握力變差、活動力下降等。它是處在一個「高風險狀態」,代表身體已失去對抗壓力與疾病的能力。
「肌少症」(Sarcopenia)則是指肌肉質量和力量的減少,是造成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研究,肌少症會讓老年人跌倒機率增加、住院時間延長、復原力變差,也容易引發失能與臥床。
年長者如果同時有糖尿病與肌少症,身體的調節與代謝能力會進一步惡化,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糖尿病會加速肌肉流失,而肌少症又會讓身體的胰島素阻抗增加,使血糖更難控制。
三、老年糖尿病與肌少症的雙重挑戰
(1)肌肉就是「抗糖的武器」
您知道嗎?我們身體最大的「血糖使用工廠」就是肌肉。當肌肉量不足時,血糖無法順利進入細胞被利用,就容易堆積在血液中,導致血糖升高。因此,維持良好的肌肉狀態,是控制糖尿病的關鍵。
然而,老年人原本肌肉就會隨年齡自然流失,每十年約減少8%,若再合併久坐不動、營養不良、疾病住院,就更容易演變成肌少症,讓糖尿病控制雪上加霜。
(2)營養與運動:雙管齊下
很多長輩誤以為糖尿病就不能吃澱粉,導致攝取總熱量不足,反而會加速肌肉流失。其實,對年長的糖尿病病人來說,「均衡營養」遠比「限制熱量」重要。建議每一餐都要有蛋白質來源(如豆腐、雞蛋、魚肉),適量的全穀類澱粉與蔬菜,也要搭配補充維生素D與鈣質。
運動方面,除了散步或快走等有氧運動,更應加入「阻力訓練」,例如舉啞鈴、彈力帶拉伸、深蹲或抬腿等動作,以促進肌肉合成。即使是高齡者,只要方式正確、持之以恆,也能顯著改善體能與血糖。
四、如何早期發現衰弱與肌少症?
若您或身邊的長輩出現以下情形,請特別留意,可能已是衰弱或肌少症的徵兆:
• 手部握力明顯變弱,開瓶蓋或提菜籃變得吃力。
• 行走速度變慢,常需扶牆或扶手。
• 無刻意減重的情況下,最近半年體重減輕超過3公斤。
• 活動意願下降,容易感到疲倦。
• 常常跌倒或平衡變差。
若懷疑有肌少症,可向醫療院所尋求專業評估,包括測量握力、行走速度、肌肉質量等檢查。
五、醫療與照顧的整合新觀念
面對年長的糖尿病病人,醫療團隊不應只關注血糖數字,更應關注整體功能與生活品質。以下是建議的照顧原則:
• 以功能為導向:不只注意血糖數值,更要注意病人能自理生活、避免住院。
• 避免低血糖:年長者對低血糖反應較弱,應選擇風險較低的藥物。
•強化營養與運動:適量蛋白質攝取與阻力訓練是關鍵。
• 跨專業團隊合作:醫師與護理師、營養師、復健師共同協助,才能達成最好的照顧品質。
• 家庭支持不可少:家人的陪伴與鼓勵,是長輩維持健康的重要力量。
結語:逆轉退化,從認識開始
老化不等於衰弱,糖尿病也不等於失能。只要我們用正確的知識、早期的預防、適當的運動與營養,就能延緩功能退化,活出有活力的高齡人生。「預防衰弱、強化肌力,就是守護健康老化的關鍵。」讓我們攜手,從今天起,關心每一位長者的血糖與肌力,打造不被「糖」與「老」綁住的人生。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5 No.3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