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的病生理與篩檢診斷

老年糖尿病的病生理與篩檢診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高齡醫學科暨一般內科  陳英仁醫師

問題1
我65歲有三高,最近應酬多,常常外食,也少運動,醫師告訴我糖化血色素為7.6,我長期糖化血色素為6.5左右,今天有需要加藥治療嗎?

問題2
我今年85歲,診所醫師說我糖尿病,需吃藥治療,但我今天才知道我糖尿病,有需要吃藥嗎?

問題3
我母親92歲,糖尿病已經30年,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最近抽血糖化血色素9.0,需要再加藥治療嗎?

問題4
我爸爸88歲,有失智、高血壓、高血脂,需看護照顧生活。近日因肺炎住院,飯後兩小時血糖150-190,請問這樣血糖會不會太高,沒有糖尿病病史,需要吃降血糖藥嗎?

問題5
我父親87歲已臥床8年了,生活無法自理,呈現植物人狀態,管灌配方食物一直沒變,一天四罐,大小便也正常,居家監測飯後兩小時血糖250,請問醫師是否調整用藥?

  什麼是「糖尿病」,醫學上有明確的診斷定義,大家可能也無法記得很清楚,一般知道是「三多一少」多吃、多喝、多尿、及體重減少。但出現上述症狀時,血糖可能已經高很久了。

  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呢?當然,定期健康檢查是必要的。若確定有老年人糖尿病,重點不在病因的病理學,而是如何治療控制穩定。而且,治療糖尿病也不完全是使用藥物。「飲食治療」、「運動治療」、「心靈治療」,最後才是「醫療處置治療(包括藥物治療)」。

  飲食就是糖尿病治療控制的第一步,怎麼吃,血糖不會高,而且有飽足感,就是生活品質的提升,也不至於造成長者的營養不均,肌少症就少發生。

  運動就是需達標,目前一般長輩都認為清晨散步甩手就是運動,這是不夠的。有走出家門就值得鼓勵。但我們需要有心肺、肌力、肌耐力的訓練。這樣也是減少肌少症發生,在有肌肉爆發力之下,也會減少不小心跌倒。運動也會使心情變得愉快;運動後,血糖控制會更穩定,真是一舉多得的功效。

  高齡長者對於糖尿病的認識尚有不足之處,譬如說,有些會認為只要血糖控制在標準範圍內那糖尿病就好了。這種觀念是需修正的!還有些長者認為只要不吃糖,糖尿病就沒了。又有長者認為糖尿病是驗尿檢查的。說真的,對於糖尿病的短期、長期合併症都不是很清楚,也很容易聽親朋好友,街坊鄰居,市場內….的不正確血糖觀念。我常有一句自己的話「知己知病,百病穩定」,這是對於疾病認知的負責。

  糖尿病可能會引發不可輕忽的合併症,如中風、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視網膜病變,久了可能加劇失能,如失智、洗腎、長期臥床…。自己沒有生活品質,也使家屬照顧者壓力很大。「失能」是老年人最大的隱憂,疾病會加速失能。糖尿病又是合併症非常多的疾病,控制好、治療穩定是很重要的課題。

  以上問題1-5,就是在解決一些迷思,高齡需控制糖化血色素到多少呢?依文獻建議,若可以自理生活輕度失能的長者糖化血色素建議控制在7.5以下。中度失能依賴長者,建議糖化血色素可以控制在8.0以下。嚴重失能依賴臥床的長者,可以只要不要有低血糖症狀出現,或極高血糖值,控制穩定即可,或是糖化血色素控制在8.5左右以下即可。

  「老」,雖然這是避免不了的,希望我們都有健康的身心社靈態度與精神。那老年生活必定多采多姿,豐富精彩。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5 No.3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