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2020 No.3 糖尿病家族》

編者的話《2020 No.3 糖尿病家族》

沈克超總編輯

  早在1960年代,就有研究指出長期的高血糖與大腦的功能異常有關。第2型糖尿病造成大腦認知能力的下降,主要包括學習,記憶、靈活度和思考力。隨著第2型糖尿病盛行率上升,第2型糖尿病除了常見的心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腎病變及週邊神經病變外,還存在著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據研究顯示糖尿病患罹患血管性失智症的機會比一般人高1.5~3倍。糖尿病患相較非糖尿病患較易發生大腦結構性的變化。葡萄糖的代謝異常和高血壓,是導致失智症的重要因素。葡萄糖的代謝異常,常會引起腦血管的缺血性變化,進而造成大腦細胞結構變化和功能慢慢失去。高血糖的毒性、氧化壓力和糖化終產物的累積更加速大腦的退化。

  隨著台灣地區的人口快速老化,台灣65歲以上糖尿病的盛行率己達10%以上,而這些族群正是失智症的高危險群。本期糖尿病家族就從糖尿病與失智症談起,包括台灣失智症的的盛行率,及糖尿病與失智症的關聯性。失智症與血糖控制不良有絕對的關係,除高血糖對大腦細胞的傷害外,低血糖是糖尿病藥物治療常見的副作用,低血糖也被認為是糖尿病發生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低血糖會導致失智症發生與惡化的風險增加。失智症也會使老年糖尿病患發生低血糖的機會增加,兩者形成了惡性循環,所以,血糖監測儀器的應用,可以使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更精準化。由於糖尿病患者罹患血管失智症的機率最高,除了高血糖、高血壓的控制外,高血脂的治療也是降低糖尿病血管病變發生所必要的,失智症現階段沒有很好的治療藥物,罹病後的生活照顧便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生活、運動方式、飲食的改變、照顧者的陪伴,甚至參與社交或社會支援都是非常需要的資源。預防勝於治療,希望糖尿病家族的成員們,都能三高控制得宜,活得健健康康。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0 No.3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