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變

糖尿病腎臟疾病的盛行率,已超過糖尿病患者人數的15%,另外約有40%的末期腎臟疾病的原因為糖尿病腎病變,因此可知糖尿病造成末期腎臟病的影響有多大,糖尿病腎病變是目前已開發國家造成末期腎病變的主因,約20%至40%糖尿病人者會產生糖尿病腎病變,甚至洗腎的病人中有一半是糖尿病友。也因為許多的伴隨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心血管疾病等,糖尿病腎病變引起末期腎病變的病人,其預後比非糖尿病腎病變的末期腎病變病人還差。因糖尿病腎病變接受血液透析病人的三年死亡率比高血壓患者多出26%;比腎絲球炎患者多出72%。第2型糖尿病病人,發病時不明顯,通常年紀大,且常有其他血管疾病以及高血壓並存,早期糖尿病腎病變容易被忽略。
在糖尿病腎病變的診斷方面,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通常沒有症狀。但是早期的診斷與治療可以延緩其發生與進程,因此對糖尿病病人定期篩檢糖尿病腎病變是重要的。最早期的糖尿病腎病變的表現是微白蛋白尿,大約30%至45%微白蛋白尿病人會發展至明顯白蛋白尿,發展至此可代表腎病變的確立,以及腎功能的持續惡化,不再恢復。微白蛋白尿不僅是糖尿病腎病變的重要指標,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標。
在糖尿病腎病變的處置方面如下:
1. 控制血糖。嚴格控制血糖可以減少發生微白蛋白尿以及糖尿病腎病變的危險。目標為HbA1c小於7%。
2. 控制血壓。第2型糖尿病病人通常在糖尿病腎病變之前已有高血壓存在。而糖尿病腎病變更惡化了病人的高血壓的程度。高血壓是糖尿病腎病變惡化、中風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預測因素。控制目標一般為130/80毫米汞柱,有蛋白尿(大於1克/24小時)或腎功能不全者為125/75毫米汞柱。又因糖尿病病人比非糖尿病病人在相同腎絲球過濾速率時,有更多的體液累積,因此美國糖尿病醫學會建議每日平均鹽的攝取量為六克。
3. 控制血脂。史達汀類藥物的治療證實是有好處。
4. 飲食蛋白限制。美國糖尿病醫學會建議第2型糖尿病有微白蛋白尿病人飲食蛋白限制每天每公斤體重0.8至1.0克,而第2型糖尿病有明顯腎病變病人飲食蛋白限制每天每公斤體重0.8克,適當攝取之熱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30~35大卡。
糖尿病腎病變的預防方面則包括:
維持正常血壓,使用血管收縮素轉化抑制劑或血管收縮素受體抑制劑治療
鹽分限制(6克/天)
飲食蛋白限制每天每公斤體重0.8至1.0,
嚴格控制血糖(目標 HbA1c小於7%)
戒菸
減肥
適度規則的有氧運動
不要使用止痛藥,避免腎毒性藥物使用,如顯影劑、抗生素。
因此糖尿病病人只有小心的注意,才可以減少糖尿病腎病變的威脅。
結論:
糖尿病腎病變是造成末期腎臟病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糖尿病造成腎臟病變的機轉,可以讓我們更清楚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期待糖尿病患者能嚴格控制血糖與定期接受尿液白蛋白檢查,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免進入末期腎臟病等不可逆過程。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9 No.3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