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人睡眠問題對策
老年糖尿病人睡眠問題對策

睡眠是人類的基本生理需求,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生活型態的改變,睡眠問題越來越普遍,全世界的調查顯示,21.4%-50%的成年人表示有睡眠障礙的經驗,在國內有主訴慢性睡眠困難的人亦高達三分之ㄧ,其中以老年人居多數。人上了年紀,各個生理系統跟著老化,睡眠功能也起了顯著的變化,老年人常見的睡眠變化可能包括,整個睡眠覺醒週期提前而早睡早起,吃完晚餐後約七、八點就想睡覺,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再也睡不著。常見坐著打瞌睡,躺床後卻無法入眠,入眠期增長,淺睡期增加,深睡期減短,怕吵易醒,而快速動眼期亦可能減短,在睡眠過程中常常覺醒,造成整個睡眠效率的降低,睡不夠深,睡眠品質降低。此外,老年人因身體各系統功能的衰退,加上過去長期的不良生活型態的累積,產生了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神經病變等,這些慢性疾病和控制慢性疾病藥物的長期使用,都可能會產生對睡眠的干擾。
對老年糖尿病人而言,老年加上糖尿病因素對睡眠品質有更多的影響。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發生睡眠障礙的比率較正常族群來得高,33.6%~71%第2型糖尿病病人有睡眠品質不佳的問題。國內的研究也顯示,57.4%的糖尿病人主觀睡眠品質不佳,其中客觀睡眠時數平均為5.7小時,睡眠效率75.3%,入睡潛伏期25.5分鐘、半夜醒來總時間63.3分鐘,均比一般的睡眠品質標準: 睡眠7-8小時、入睡潛伏期<30分鐘、半夜醒來<30分鐘、睡眠效率>85%等差得多。糖尿病的夜尿症狀與周邊神經痛常是造成睡眠障礙的重要因子。此外,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在糖尿病患者中也是很常見的併發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8倍(95%CI 1.02-3.15)。
除了老年糖尿病人易有睡眠問題外,臨床證據也顯示,第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礙的發生對血糖控制有顯著的影響,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佳會造成葡萄糖代謝的改變,造成早晨空腹血糖值或糖化血色素 (HbA1c) 的數值上升。另外,睡眠時間減少及睡眠剝奪會增強體內炎症反應與致炎和發炎因子的增加,這些發炎物質將干擾胰島素的分泌和提升胰島素的抗阻作用,使血糖控制不佳。因此如何睡個好覺不僅能提升生活品質,也能促進血糖的控制,減少合併症的發生。
如何促進睡眠呢?睡眠是一個週期性的休息行為,內在呈現複雜的腦波活動,外在行為則是對外界刺激處於無意識的狀態,使達到鬆弛、回復精力、調節情緒的功能。一般的成年人的睡眠時數約6-10小時,包含非快速動眼期的淺睡期約佔45-55%、深睡期約15-25%,及快速動眼期約20-25%。睡眠是基本生理需求之一,當一個人睡了很久之後,要再入睡就不太容易,相對的,如果很久沒睡時,就能夠很快入睡,這個機制稱為睡眠的恆定機制,以維持睡眠需求的滿足。然而,這一機制並不是隨時都成立,例如大部分的人可能有熬夜或時差的經驗,不是夠累了就想睡,時間不對有時差時,雖然很累了還是睡不著,這是還有另一個體內機制影響到睡眠,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是睡覺時間,甚麼時候是該清醒的時間,這個機制稱為日夜節律,就是一般講的生理時鐘,影響生理時鐘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光線。
日光的照射使我們的生理時鐘與環境時間同步,即古人所謂的 “入出而作,日入而息”,此也是告訴我們,白天該在光亮下活動、工作,夜晚則應將光線調節至昏暗程度,讓身體進入休息模式,睡覺時則應在全黑暗環境下。研究顯示,即使在微光的5 lux光亮下都會影響睡眠,可知光線的影響。在我們的環境中,白光是由所有色光所組成的,白光分解的光線如同雨後的彩虹般,包含紅橙黃綠藍靛紫,其中藍光是影響生理節律最主要的光線,作用於眼睛的感光神經細胞而影響我們的生理時鐘,藍光成分越多,光線顏色越白越亮,藍光成分越少光顏色越黃為暖色光。在明亮的白光下,使人精神充沛心情好注意力集中,在柔和的暖色光下,則使人感到放鬆、休息。因此要維持好的睡眠,應注意白天與夜間光線的調節,維持日間亮夜間昏暗睡時全暗的環境。在目前科技發達下,我們的環境成了不夜城,加上3C產品中電視、電腦、手機、ipad全都是富含藍光的儀器,若是睡前仍不斷地使用這些東西來“紓壓”,反而會增加睡眠的困難度,也影響生理節律。
糖尿病無法完全治癒,除了藥物外,規律的飲食與運動的相互配合可以維持血糖恆定,也是維持良好睡眠的重要措施。白天應有充足的活動與運動,維持身體的新陳代謝,也維持身體良好的循環狀況,能提升深度睡眠,也可以減少憂鬱與焦慮的發生。而容易覺得冷或手腳冰冷的人,睡前輕柔的伸展運動、走路、或是泡澡、泡腳、熱敷墊等讓手腳溫暖但不做到讓全身發熱的活動程度,有助於入眠。飲食部分,規律的進食時間,下午後避免含咖啡因飲料、菸、酒等,晚餐避免大量進食,也避免過多的澱粉類與油炸食物,會延遲入睡時間,影響睡眠。
控制糖尿病,避免併發症,可以維持老年糖尿病人的睡眠品質,而維持好的睡眠品質可有效改善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睡眠是維持健康很重要的因素。適當的光線、規律作息、健康飲食、充足運動,可以促進睡眠也可以控制糖尿病。睡眠是生活的一部分,科技與醫療可以協助,但永遠取代不了實際的生活。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9 No.1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