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問與答《2018 No.1 糖尿病家族》

糖尿病問與答《2018 No.1 糖尿病家族》

蔡明翰醫師

Q1: 我最近聽到朋友說多吃堅果類的食物可以改善血糖與膽固醇,於是買了一大包的杏仁果來吃。我的血糖還不理想,糖化血色素大概都在9.0%左右,醫師一直勸我打胰島素,不過目前我仍恐懼打針。請問我還可以補充其它的堅果類來改善血糖嗎? 
A1: 
堅果是熱量很高且營養很豐富的食物,它的營養組成包括:脂肪(43~67%)、蛋白質(8~22%)、醣類(0.6~4%)、多酚(0.2~1.6%)、植酸(0.2~0.4%)、類胡蘿蔔素、維他命、葉酸、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等。雖然它的成分中最多的是脂肪,但大多都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UFA)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而飽和脂肪酸只約占4~5%。就是因為它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因此可以降低壞的膽固醇(LDL)與升高好的膽固醇(HDL),進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時常被大家提及的“地中海飲食”其中的重要成員之一即是堅果類。常見的堅果類包括杏仁、巴西果、腰果、臻果、胡桃、松仁、花生、夏威夷火山豆、開心果等等。依照衛生福利部出版的國民飲食指標手冊及台灣常見食品營養圖鑑,成人一天的堅果攝取量為一份堅果,重量約7~10公克,換算成顆數大約是4粒的夏威夷火山豆、或是8粒的杏仁果、或是15粒的開心果、或是2粒核桃、或是7粒的腰果、或是18粒的花生等等。
  根據民國102年所發布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樣本數2,490人),顯示台灣3~17歲兒童及青少年每日堅果種子類攝取量不足1份者高達9成9以上,18歲以上成人每日堅果種子類攝取量不足1份者達9成。一般民眾的每日油脂攝取量為三到七份的油脂(一份油脂等於一茶匙的油,約5公克),再加上一份的堅果。如果你想要多吃一些堅果,請記得減少飲食中的其他油脂類份量,以避免熱量過多而產生肥胖。
  2014年有一篇綜合分析的研究探討堅果飲食與血糖的關聯,發現每天約攝取56克的堅果,持續3週以上的話可以減少糖化血色素約0.07%,減少空腹血糖約2.7毫克/百毫升。這篇綜合分析發現到幾乎所有的堅果類都有類似的血糖改善效果,不過前提是必須攝取大量的堅果類,而血糖改善的幅度卻很小。
  譬如研究中所攝取的56克的堅果相當於6~8份的堅果量,遠遠超過目前的建議量,但是對於血糖的改善卻只有些許的進步。你現在的血糖控制仍不理想,飲食方面最重要的是限制含醣食物的攝取量,例如:五穀根莖類、水果、及甜點等。如果只想單純依賴“某種食物”(例如:堅果)來大幅改善血糖,恐怕是不切實際。你雖然買了一大包的杏仁果來試試,還是勸你不要抱持太大的期望,因為2011年中國大陸的一篇小型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每日攝取60公克的杏仁果,12週後空腹血糖大約能降低0.8%,而低密度膽固醇的下降卻可高達11.6%。由此可知,堅果類食物對膽固醇的幫助遠大於血糖
  至於堅果類食物能夠改善血糖的原因,在於堅果含有豐富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它能夠刺激小腸分泌腸泌素(GLP-1)進而改善血糖。另外,現在的胰島素針頭都很細很短,建議你在醫院試打一次胰島素,嘗試後才知道你恐懼打針的主要原因是怕痛,還是單純心理因素的害怕而已。

Q2: 我的父親最近幾個月來愈來愈疲倦,而且走一小段的路就會喘。他的血糖控制的還不錯,糖化血色素大約在6.5%左右。醫師本來以為是心臟的問題,不過心電圖與心臟超音波的檢查都正常。後來再檢查才發現是嚴重的貧血,血紅素才8.0克/百毫升。請問糖尿病的病人會容易貧血嗎?平常要補充哪些食物可以改善貧血呢? 
A2:
你父親一開始走路會喘,大多要先排除心肺功能的問題,例如長期抽菸導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是心血管阻塞導致的鬱血性心臟衰竭。一般人如果心肌梗塞會產生胸悶、胸痛等典型症狀,但是老年人或是糖尿病患由於神經病變、體力衰落等原因,心肌梗塞發生時卻沒有出現這些典型的胸痛症狀,因此稱之為“無症狀心肌梗塞”,直到一段時間後產生心臟衰竭的症狀(例如: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夜間咳嗽、食慾減退、全身疲倦、下肢水腫等)才被診斷出來。但是還有其他的病因可能與心臟衰竭有類似症狀,包括:慢性腎臟衰竭、肝炎或肝硬化、肺纖維化、貧血、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等。糖尿病本身不會造成貧血,但若合併慢性腎臟疾病而引起腎功能衰退,由於紅血球的生成過程需要腎臟的紅血球生成激素(簡稱 EPO)來幫忙,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貧血。
  2010年義大利的老年人貧血研究發現,在8千多位年齡大於65歲的族群中,約十分之一的老年人合併輕度貧血。年齡愈大的族群產生貧血的比率愈高,例如85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20%都有貧血。特別的是這些輕度貧血的老人家幾乎都沒有特別的症狀,所以大家都不認為自己真的有貧血。老年人的貧血症狀不一定很典型,典型的症狀例如:頭暈、心悸、臉色蒼白等等,反而可能只會出現疲倦無力、虛弱、食慾變差、走動時容易喘等不典型的症狀。老年人貧血的原因主要有三大類:(一)鐵、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二)慢性腎臟疾病或是慢性發炎性疾病;(三)原因不明性。這裡所謂的原因不明性貧血,最有可能是來自於骨髓的再生不良性貧血。
  因此,你父親的嚴重貧血仍需確定是什麼因素造成的,例如長期腸胃道出血導致的缺血性貧血、慢性腎臟疾病、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等等。平常的飲食成分不均衡也可能造成貧血,一般也稱做『營養缺乏性貧血』,其中最大的因素來自於鐵的攝取不足。雖然動物與植物性食物都含有鐵質,不過兩者的性質不同、吸收率也有差異。動物性食材所含的鐵質為血鐵質,例如:紅肉(牛肉、羊肉、豬肉、鴨肉、鵝肉)、內臟(豬肝、豬心等)、雞鴨豬血、蛤蠣、九孔、文蛤、小魚乾等等;而植物性食材所含的鐵質非血鐵質(三價鐵),例如:豆類、深色蔬菜(紫菜、髮菜、紅莧菜、紅鳳菜等)、全穀類、堅果類等等。這種植物的非血鐵質需要在胃酸作用下還原成亞鐵離子(兩價鐵)才能被吸收,但是食物中的植酸、磷酸鹽、和膳食纖維都會干擾其吸收,因此吸收率很低(只有1~5%)。反觀動物性的鐵質不受膳食中其它成分的影响,其吸收率可達2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認為富含鐵質的蘋果或葡萄乾,每百公克所含的鐵質量在0.5毫克以下,因此不算是鐵質的豐富來源。依照衛生福利部「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顯示,每百公克食物的含鐵量的前十名食材是:紫菜、鵝肝、髮菜、花生、黑芝麻、柴魚片、皇帝豆、梅乾菜、文蛤及穀類。雖然紫菜的含鐵量居所有食物之冠(每百克含鐵量90.4毫克),不過人體對於紫菜的鐵質吸收率卻不及鵝肉,因此一般仍是建議補充動物性的食材為佳。
  另外,維生素C的攝取不足也會影響鐵質吸收,因為維生素C能使植物性鐵質(非血鐵質;三價鐵)還原成兩價鐵,所以可以幫助植物性鐵質的吸收。建議你先確定父親的貧血原因,再與營養師討論飲食方面的調整,方能達到“食補”的功效。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8 No.1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