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達標ABC,保腎又護心
控糖達標ABC,保腎又護心
目前國內約有250萬名糖尿病患者,大約每11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且以每年新增16萬人的速度增加,其中尚不包括「未被診斷的糖尿病患者」,推估有70到90萬人。事實上,糖尿病引發的高血糖,與高血壓、高血脂,經常相伴出現,是「壞壞三兄弟」,而三高會大幅增加心肌梗塞與洗腎等風險。因此,糖友們務必了解良好的血糖控制,必須達到ABC三大控制目標:
A- 糖化血色素(HbA1c)在7%以下;
B- 血壓(Blood Pressure)低於130/80 mmHg;
C- 低密度膽固醇(Low Density Cholesterol)小於100 mg/dL。
根據研究統計,「ABC三大指標」只要任一指標指數下降1%,糖尿病相關大小血管併發症的發生風險即可減少15%。相反地,「ABC三大指標」只要其中任一項指標未達標,都會大幅增加心肌梗塞、洗腎、中風、視網膜病變、截肢等併發症風險。因此糖友們的ABC控制達標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國內「ABC三指標」同時達標的糖友比例卻只有約一成(12.9%)。因為許多糖友誤以為三高沒有症狀就不用積極處理。然而,三高對血管的傷害是無形的,即使早期沒有明顯症狀,長期控制不良對於各個器官的損傷累積下來,容易引起各種大、小血管併發症。
研究指出,60%的糖尿病患死因是屬於心血管疾病,心臟病是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併發症及主要死因。一旦罹患糖尿病,未來因為心臟病威脅生命的風險,跟已經得過心肌梗塞但沒有糖尿病的病人一樣高!
在台灣,第2型糖尿病病人出現腎臟病的比例高達44%。本身患有三高、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病史的人,以及有腎臟病家族史、或本身有在服用腎毒性藥物,都是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族群。根據2022年台灣腎病年報,洗腎病人在透析前一年,近八成患有高血壓,四成患有糖尿病,三成患有高血脂。因此要保護腎臟、減少洗腎風險,控制三高絕對是必要手段。
糖友們平日如何應該保養自己的腎臟呢?可遵循「台灣腎臟醫學會」提出的護腎8守則:三高控制、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避免服用不當藥物、多喝水、不抽菸及定期檢查腎功能。
其中定期腎功能檢查,包括抽血算得腎絲球過濾率(eGFR),驗尿液測得尿液白蛋白/尿液肌酸酐比值(UACR)。由eGFR及UACR兩者來評估腎臟功能,即可估算未來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在診間我們每天利用「KDIGO腎臟風險分級表」幫糖尿病友的腎臟評分:
1、依照腎絲球過濾率及尿液白蛋白/尿液肌酸酐比值(UACR),將病友的腎功能分成18區;
2、把正常腎臟功能標為綠色,作為基礎線:若腎功能落在黃色區塊,心血管死亡率上升了1.5~2.4倍、橘色區為2.5~4倍、紅色區則上升為4倍以上!
如下圖的黃阿姨,腎功能落在紅色區塊,結果黃阿姨說她上個月才剛剛裝了一支心臟血管支架!
下面案例的林先生,在我們有經驗的醫療團隊照顧下,九個月後,林先生的腎功能由紅色區塊進步到橘色區塊!
坊間關於糖尿病用藥的迷思眾多,糖友常問: 「胰島素是不是一旦開始打了就需要打一輩子,而且劑量會愈打越重?」、「血糖藥是不是會傷肝、傷腎?」、「降糖藥是不是會引起低血糖?」、「沒有症狀是不是可以停藥?」…這些都是糖友最常提到的用藥疑慮。然而,自行調整或中斷血糖藥物,更容易導致血糖波動,反而增加腎臟與心臟等器官相關併發症風險。近年來糖尿病藥物進展相當多,除了傳統的胰島素與口服降血糖藥之外,也有昇糖素類似胜肽受體激動劑(GLP-1 receptor agonist或稱GLP-1 RA)和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 inhibitor)等能長期保護心臟與腎臟功能的血糖藥,控制血糖的同時也能減少體重增加和低血糖的風險。醫師會評估病患的整體情況,給予「個人化治療」。因此,糖友們如果對於用藥上有任何疑慮,應該跟醫師討論,不應自行減藥甚至停藥,避免造成血糖失控。
穩定的血糖控制是降低大、小血管併發症最重要的關鍵。糖友們除了定期回診追蹤抽血數值之外,在家自我監測血糖也非常重要。除了傳統的指尖血糖監測外,亦可以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器記錄24小時內的血糖變化,搭配紀錄飲食內容、運動習慣與血糖用藥,幫助糖友們更加精確的控糖! 糖友們除了控制好血糖外,同時控制好血壓、血脂讓三高ABC控制都達標,即可大大降低心腎風險,迎接「腎」利「心」生活!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4 No.1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