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礦物皮質素受體拮抗劑: 糖心腎整體照護的新武器
新型礦物皮質素受體拮抗劑: 糖心腎整體照護的新武器

得到糖尿病是不是只要顧好血糖就可以了呢?當然不是!因為糖尿病是一種全身代謝疾病,除高血糖外,胰島素抗性,脂質代謝異常、發炎及氧化壓力,血壓等影響,都會造成器官的傷害。僅控制血糖,並無法完全避免糖尿病引起的器官傷害,例如腎病變、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和心血管疾病等等。全球有超過5億人有糖尿病,每年有超過650萬人因為糖尿病而死亡。在台灣,約有220萬人罹患糖尿病,平均每十個人就有一人有糖尿病,且這個數字仍在持續上升中。其中,糖尿病併發的腎病變,發生率尤其驚人,約有五分之二的糖友會衍生腎病變。據統計,台灣的糖尿病腎病變和透析人口在2000至2014年間成長了約四倍。另外,糖尿病併發腎病變不僅會導致腎功能惡化,還會增加糖尿病病友罹患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塞、心衰竭等)的風險,相較於一般糖友,糖尿病併發腎病變 (慢性腎病) 的心血管死亡率高達三倍;另外,糖尿病併發心肌梗塞及心衰竭者,亦會增加腎臟傷害,而腎臟傷害又再造成心血管疾病加速,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所以糖友們絕對不能輕視糖尿病之腎心病變帶來的影響。
在疾病預防和控制上,糖尿病腎病變通常難以早期發現。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多留意一些症狀,如尿液的泡泡很難消失、腳部常常有水腫的狀況或是明明沒做什麼事卻時常感到疲倦。另外,為了避免腎臟功能持續惡化,糖友們要記得定期追蹤自己的腎功能,包括腎絲球過濾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和蛋白尿(Urine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UACR),透過及早的發現與處置,才能更好地預防疾病的惡化!那應該要多久追蹤一次腎功能比較合適呢?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和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後組織的治療共識,糖友們應每年至少檢查一次eGFR和UACR,另外可以依據疾病嚴重程度與醫師討論將檢查的頻率調整到每年一至四次甚至更多。及早篩檢才能有助於降低未來進入末期腎病的風險,一旦進入到末期腎病的階段,糖友們將需要透過透析或腎臟移植才能維持日常生活,對於生活造成的負擔將難以想像。更甚者,有些糖尿病併慢性腎臟病者,在未到達末期腎病階段,便因心血管病變而喪失了健康,甚至生命。所以,糖尿病病友早期實施腎心健康照護實不容忽視。
在治療上,目前糖尿病併發腎及心血管病變的治療藥物選擇有限,且無法完全阻止腎臟及心血管併發症的惡化,原因在於現有的藥物無法滿足疾病治療的所有面向:(一)血行動力學、(二)新陳代謝和(三)抗發炎和抗纖維化。過往的藥物多著重在血行動力學(如:血壓)和新陳代謝(如:血糖)上的改善,然而未能有藥物能夠抑制腎臟及心血管系統的發炎和纖維化。好消息是,新型礦物皮質素受體拮抗劑finerenone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局面,finerenone透過阻斷礦物皮質素受體的過度活化,進而抑制了過度活化而衍生的發炎和纖維化,進而延緩了腎臟的惡化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Finerenone在兩項共超過一萬人的大型三期臨床試驗中被證實能夠降低糖尿病腎病變病人進入末期腎病和因為心衰竭而住院的風險。不僅如此,finerenone還能夠降低UACR和延緩eGFR的慢性下降。種種強大的證據支持下,finerenone成為了國際治療指引的推薦用藥,為糖尿病併發慢性腎病或/及心血管疾病病友提供了一大助力!
雖然 finerenone 提供了不少治療的好處,在使用上仍有幾點事項需要注意:
1. 治療過程中有可能出現血鉀增加的狀況,應與醫師討論血鉀監測計畫,在妥善的控制和監測下,高血鉀衍生的相關風險是可控的。
2. 日常食物的攝取上,應注意不要吃太多含鉀量高的食物(如:菠菜、香蕉、奇異果等),降低高血鉀
發生的風險,建議與醫師及衛教師討論飲食策略。
3.應與醫師討論目前併服的藥物中是否可能會影響 finerenone 的代謝和排除,以確保能夠發揮最佳的
藥效和最少的副作用。
最後,儘管新型礦物皮質素受體拮抗劑 finerenone 在研究和臨床上都看到了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且目前在美國、歐洲和台灣都已核准使用。然而在台灣,目前健保並未給付finerenone,因此需要自費使用,宜主動與醫師討論自身是否適合使用以及相關的治療計畫和自費方案該如何施行。仍須提醒糖友們,除了完善的藥物治療之外,日常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和定期腎功能檢查也是不可或缺的。讓我們一起給予心腎最好的保護,找回健康的身體,擁抱更好的未來!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4 No.2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