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型糖尿病細胞療法

第1型糖尿病細胞療法

長庚紀念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 莊峻鍠醫師

  胰島素的發明已使第1型糖尿病從不治之症成為可治療的慢性病,其後隨著各種基因工程合成的人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與胰島素幫浦問世,更進一步改善糖尿病的控制及其方便性。然而長期的糖尿病控制不良可能會產生許多慢性併發症,包括視網膜、腎臟、神經病變及大血管疾病。針對第1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控制與併發症試驗顯示,積極的胰島素治療,包括使用每日多次注射胰島素或使用胰島素幫浦,雖可改善血糖控制並減少糖尿病的併發症,然而低血糖的發生率却增加三倍。近年來以移植胰島細胞來補充第1型糖尿病人所缺少分泌胰島素的細胞,可使多數病人維持血糖正常,且免於低血糖的發生,有些病人甚至可以不需注射胰島素,是一個比胰島素治療更理想的治療方法。 

一、人體胰島細胞移植
  胰島細胞移植的適應症包括:年齡18-65歲;第1型糖尿病五年或以上;無葡萄糖刺激的C胜肽分泌;血糖極度不穩定;及低血糖不自覺或嚴重低血糖。其手術是從捐贈者摘取健康的胰臟後,將胰臟的腺體與胰島細胞分離,再將純化的胰島細胞自肝門靜脈注入,之後胰島細胞在肝內門靜脈末梢可以感應血糖並分泌胰島素。術後接受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劑以避免排斥。

  根據人體胰島細胞移植登錄的報告,自1999至2020年全世界共進行1233例自體胰島細胞移植及1520例異體胰島細胞移植,異體胰島細胞移植以針對血糖不穩定糖尿病人施行的單獨移植胰島細胞最多,其次是針對末期腎病糖尿病人施行的先移植腎臟再移植胰島細胞。近年來各國執行胰島細胞移植的病例數都逐漸下降。 

  國外三期胰島細胞移植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有嚴重低血糖的第1型糖尿病患接受胰島細胞移植一年後,87%的病人糖化血色素達7%以下,而嚴重低血糖發生率則從100%降低至5%,因此第1型糖尿病人合併低血糖不自覺的患者,可考慮接受胰島細胞移植。近年來胰島細胞移植後不需依賴胰島素的比率上升,但多數成功的胰島移植需移植兩次或兩次以上,且不需依賴胰島素的比率隨著追蹤的時間而降低, 因此目前胰島細胞移植的目標是以達到病人無低血糖、血糖穩定及良好血糖控制為主。胰島移植的風險低,其導致的不良事件少,主要是手術出血及免疫抑制的副作用。

二、動物胰島細胞及幹細胞移植
  人體胰島細胞移植面臨捐贈胰臟不足的困境,因此必須尋找其他胰島細胞的來源,主要包括動物的胰島細胞,及從幹細胞分化來的胰島細胞。國外臨床試驗顯示第1型糖尿病人接受微囊包埋的初生豬胰島細胞移植後,其糖化血色素改善,且低血糖不自覺發生率也明顯降低,但仍需注射較少劑量的胰島素。在安全性方面,所有的病人都沒有發生豬的內源反轉錄病毒或其他病毒的感染。

  至於人體胚胎幹細胞移植的臨床試驗,美國ViaCyte公司已進行將人體胚胎幹細胞衍生的胰臟前驅細胞或內胚細胞包埋於巨囊後移植至第1型糖尿病人,術後患者胰島素注射劑量降低,處於高血糖範圍的時間減少,低血糖的自覺改善,但病人仍需服用免疫抑制劑。2022年他們更以基因編輯使人體胚胎幹細胞衍生的內胚細胞逃脫免疫排斥,再移植至首位第1型糖尿病人,術後接受者不需服用免疫抑制劑。此外,美國Vertex公司2021年起亦將幹細胞所衍生已分化的胰島細胞移植至第1型糖尿病人後,患者的血糖改善且胰島素注射劑量減少,多數病人更於移植後可不需依賴胰島素,但仍需服用免疫抑制劑。

三、總結
  近年來人體胰島細胞移植的成績已有大幅進步。第1型糖尿病患有反覆嚴重低血糖,及已接受腎移植且目前正接受免疫抑制治療而血糖控制不良的第1型糖尿病成人可考慮接受胰島移植。人體胰島細胞移植受限於捐贈胰臟不足的問題,目前正積極開發更多的胰島細胞來源,包括動物胰島細胞及幹細胞分化來的胰島細胞都已進行臨床試驗,希望這些進展能使糖尿病從慢性病轉變成可治癒的疾病。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4 No.2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