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2016 No.2 糖尿病家族》

糖尿病腎病變是造成末期腎病變的最主要原因。包括代謝上及血流動力學上的缺失,共同導致末期腎病變的損傷。近期針對糖尿病腎病變的治療方式,主要著眼於糖尿病白蛋白的改善及增加腎絲球廓清率。此外,血壓的控制也是嚴重影響第2型糖尿病腎病變的重要因素。不管是血管張力素受體拮抗劑或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均可以有效延緩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2008年發表有關血管張力素受體拮抗劑與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使用於25,620位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期間長達56週,結果發現合併使用不論在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心肌梗塞的發生率、中風、因心臟衰竭而住院天數,均無明顯差異。而關於腎病變的分析上,有關透析、血液中肌酸酐的倍均速率,腎病變的死亡率亦無明顯差異,反倒是合併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張力素受體拮抗劑者,死亡率稍有升高。在估算腎絲球過濾率下降的減緩情形,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明顯優於血管張力素受體拮抗劑者,尿蛋白的排出率,血管張力素受體拮抗劑者則優於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不論如何兩種藥物在高危險群血管的糖尿病患者中對腎病變的保護能力均無明顯差異。據統計在台灣接近40%的末期腎病變的原因為糖尿病腎病變。
本期糖尿病家族將從糖尿病腎病變的機轉談起,深入淺出地介紹腎元功能及依白蛋白尿排出情形及腎絲球過濾率,將糖尿病腎病變的五階段分別介紹,糖尿病而腎功能正常者,可以經由腎將多餘的鉀及磷排出,但一旦有腎病變時,在日常飲食中就要特別注意鉀及磷的含量。糖尿病進入末期腎病變者,仍以第2型糖病為主,糖尿病的透析患者,無論罹病率、住院率及死亡率都比非糖尿病透析者來得高,都是值得長期照顧者關注的重點。此外,非糖尿病腎病變的治療及糖尿病與中度增加白蛋白尿都是值得深讀的好內容。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6 No.2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