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的話
董事長的話

七月中旬接受出刊已三年的雜誌「熟年誌,Life plus」的訪問,一個半小時談了不少有關糖尿病的話題。最後採訪者問到糖尿病人日子過得怎麼樣?他們快樂嗎?我覺得這與李洮俊院長領導下的團隊即將推出的這本書 ─「換您掌控糖尿病-甜心系列」內容有關,我就從這四十年來與糖尿病友相處的經驗來發紓一下我的感想。
依據我的經驗一小部份的糖尿病人,經過努力,克服了糖尿病而不用服藥,但是對大多數的糖尿病友來說很難達到根治的效果。為什麼要節制飲食?為什麼要適度運動?為什麼要用藥?由於在門診與病友間的互動時間有限,就要靠許多其他方式,如借助衛教師,定期專題討論等等,來深化病友們的認識。得病日子久了,難免會有怠倦感,甚至於一部份病友棄之不顧,造成往後合併症滋生的遺憾。事實上做為專業的醫師也難免有怠倦感。不過常自我提醒,治療糖尿病不光是控制血糖,不是只求維持血糖持久下降而已,還要考慮到病友的體重、血壓、血脂肪、心血管保護,副作用以及藥物的投與法,以及吸收迅速推陳出新的理論與知識。所以面對的雖然都是糖尿病人,但是每個人的心態、體況以及對人生的看法都有相當差異,對我來說如何把病友的狀況調整到理想的境界,是相當具有挑戰性。以合作無間的團隊來服務病友,才能讓病友充分瞭解其中道理,充分熟悉自我管理的技巧,所以我與李院長有同樣的感受,衷心感謝團隊成員的協助,沒有他們,我們醫師是孤掌難鳴的。
已故美國糖尿病大師傑仕霖(EJ.Elliot Joslin)說:「對糖尿病的瞭解越多,就有可能活得越久」。以當前糖尿病控制實務的進步來說,「對糖尿病瞭解越透澈,自我管理技巧越熟練,就有可能活得長壽且自在」。
在這漫長的行醫生涯當中,目睹許多親子、夫婦或親友對患者真誠關心、盡心照顧的事蹟,恰如俗語所說的:「患難見真情」。我對這些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的親人,內心的感動油然而生。
回憶四十多年前初當醫師時,目睹許多罹患重症者,群醫束手無策。因此對「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的說法覺得真有道理。但是這三十年來醫藥的突飛猛進,治療方法大幅改進,許多過去認為是絕症的病人竟然能夠脫險而獲得重生。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大多數的糖尿病人雖然沒有辦法藥到病除,但是治療方法由簡陋轉為精緻,進步實在很大。許多控制很好的病友告訴我「糖尿病雖然造成我生活上一些不方便,但是我日子過得很好,不會讓我有幹嘛活得那麼累的負面想法」。
單向的衛教,對罹患慢性病的人來說,不是效果很好的方法。有親密的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起選擇健康合理的飲食,一起從事適量規律的運動,煩惱有人傾聽,快樂有人共享,家庭及周遭有輕鬆和睦的氛圍,對病友來說就是莫大的鼓舞。參與病友團體的活動,互幫互愛,交流經驗,相互扶持,就不會因為糖尿病而天天擔憂煩惱。古人說:「但使心閒難自老」,能夠樂天知命,就有可能延年益壽。對我來說已經習慣於與八、九十歲的病友做正面的互動了。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5 No.3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