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走過的……

我們一起走過的……

楊淑賢

  二十年前,年邁的公婆相繼過世,好不容易忙完了後事,從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先生卻病倒了。連續三天發高燒到四十度,到診所治療,都說是感冒引起,直到暈倒急診,檢查結果,血糖高達500毫克/百毫升。醫生告知,他得了第1類型糖尿病,終身必須靠注射胰島素來維持身體的健康。身為家眷的我,很難理解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症狀?為何一個正值壯年的他,會得此病。許許多多的疑惑、問題,縈繞在腦海中,無法釋懷。更糟糕的是-我在先生的眼裡,看到了他對此病產生的「恐懼」及「排斥」。糖尿病在我們家,無疑的是投了一顆威力強大無比的震撼彈。我意識到,未來的我們,將有一段好長、好坎坷的路要走。
   一開始,我們真的很無奈。他常因血糖未能得到理想的控制,心情跟著血糖的高低而起起伏伏。此時的我,得更加小心,以免去觸動他特別敏感的神經。因此,生活的品質受到了波及。好長的一段時間,被這高高低低的血糖所影響。他時常處於無援的抑鬱陰霾中,耗弱著家庭該有的和樂氣氛。
  我體認到,事情已經發生,我們不能逃避,只有勇敢的去面對,找出良策。趁著學校放寒假,我陪著他到林口長庚醫院做二日健檢。除了血糖偏高外,其他健康情形都非常良好。在謝醫師的安排下,我們接受了一系列的衛教課程。在這一星期中,我來往於林口、彰化之間奔波,受盡了前所未有的折磨與痛苦,一切都是為了他的健康。
  出院後,不管林口長庚或到彰化基督教醫院,只要舉辦有關糖尿病醫學講座或研討會,我們都積極參與,直到今天仍不間斷。日積月累,我們對於糖尿病有了更多的認識與了解,對血糖的控制也多了份信心,對周邊得了糖尿病的親友,我們也不吝於分享血糖控制的心得。從先生得糖尿病到了解及如何控制血糖,這整個心路歷程,我忍受了許許多多的……,絕非三言兩語即可一筆帶過,唯一只有忍耐與包容。
  現在的他,每天三餐飯前、飯後及夜晚十二點 (比鬧鐘還要精準) 一定測血糖。測量結果,在標準值時,心情的愉悅,實非筆墨能形容。尤其三個月一次的糖化血色素測定,是控制血糖成績的驗收。若高於「七」時,他就會唉聲嘆氣,這時,我們會互相討論,是哪裡出了差錯。飲食習慣、胰島素注射的計量分配不妥。在門診時,提出來請教醫生。
  記得有一次,已注射過胰島素準備用晚餐,這時候媳婦來接剛就讀小一的孫女回家,看著她活潑可愛的身影,也許因高興,回到餐桌,又重複注射胰島素。不得了了,血糖急速降至32毫克/百毫升。好在應付得宜,煩請一一九救護車送急診。這次的意外,也讓我深深認識人體構造的奧妙。也感謝醫療的進步、醫護人員的辛勞,及時救了我的先生。
  去年,檢查出我的血糖值偏高時,我不恐慌。這二十年來,我陪先生參加過無數次的糖尿病研討會、活動營,獲得了不少關於血糖控制的知識,這也是意外的收穫。
  二十年了,先生已適應了和糖尿病共處的方式,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份,也是我們生活的重心。現在,它並不妨害我們的生活,反而更珍惜擁有的幸福,追求快樂的人生。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5 No.2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