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控糖自由吃

陳巧婷

  從小發病,二十五年的病史,經歷過一次的酮酸中毒與兩次低血糖昏迷,一路從錯誤當中去學習如何與糖尿病共處,這期間受到醫護人員很大的幫助,卻發覺即使是相同的醫療團隊,也有著不同的控糖成效,甚至會有很大的差異,這究竟是為什麼?是醫療團隊偏心嗎?還是藥效不同?當然不是啦~差異的來源源自於每個人面對糖尿病的心態不同!
  通常正面積極面對的人,會自己去發掘問題,尋找問題的答案,可以控制得比較好,而那些採消極態度,可能連吃藥打針都是為了跟醫生交代的病患,自然無法得到較佳的控制。但我們也常常看到那種斤斤計較的病患,因為太過嚴格控制,每日糾結於血糖細微的變化或是飲食一成不變,總是被血糖影響心情,過著彷彿苦行僧的日子,這樣就變成了被糖尿病綑綁住你的生活,也不是最好的面對方式,生活需要平衡,只要找到與糖尿病平衡的方式,你也可以輕鬆控制糖尿病,透過控制糖尿病的生活,好好的照顧與疼愛自己的身體。
  其實只要透過簡單的學習,就可以將自己想要的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上。首先你要了解你所吃的美食,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明白影響血糖最快速的就是食物中的醣類,所以你要知道每一種食物中的含醣量,看起來很難嗎?也許你會說這麼多食物怎麼記?!其實很簡單,先從你最常吃的食物開始,比如說白飯1/4碗=一份的醣類(15 g),以此為基準去計算你當餐的醣類份量,就可以將米飯替換成其他的主食,按照營養師建議的份量,去替換你想吃的美食,知道這些之後,你就會發覺,其實我們什麼都可以吃,只要注意吃的份量是否超過,剛開始不熟悉可以利用一些小工具來幫助自己上手,比如磅秤、量具、書籍或是食品營養相關網站。
  再來是知道你的身體密碼,也就是一單位的胰島素可以控管多少醣類,可以用簡單的500法則計算 (適用於一天三針以上或使用胰島素幫浦的人),500÷一天打的胰島素總劑量,比如我一天的總劑量是35單位,500÷35=14.2,也就是說我一單位的胰島素約可以控管14 g的醣類,如果我有哪一餐需要多吃一份的醣類,我就增加一單位的速效胰島素,或者要吃額外的下午茶,有三份醣類我就多打三個單位的速效胰島素,這樣我的飲食就可以很彈性的調整了。抓住這兩個方向,就可以彈性飲食,不過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於食物的反應也不同,算是只是參考,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調整的同時,檢測飯後血糖,就可以知道自己對每種食物的血糖反應,也可以藉著血糖值知道自己有沒有計算錯誤,在下次再吃同一類食物的時候,就必須做調整。還有纖維跟油脂都會延緩糖類的吸收,吃美食的同時可以多攝取蔬菜,就可以讓血糖不要快速的上升,不過如果吃太多油脂,因為油脂本身有熱量就會影響到後面的血糖,這是必須注意的。

  以上是針對打胰島素的糖尿病病患,如果是2型的糖尿病患,可能就要注意食物的替換份量,對於美食我個人還有一個應對的妙招,就是吃完運動去!不增加胰島素劑量,但是在吃完之後利用運動消耗多攝取的熱量,往往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像我自己騎單車一小時約可以消耗30 g左右的醣類,不過這個數字每個人不一樣,每種運動也會有不同的效果。說起來運動對於控糖來說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很多人都會覺得要養成運動的習慣真的很不容易,我自己在三十歲之前,也不懂運動的好處,但開始運動了之後,就愛上了運動帶給我的好處,也自己思考了要養成運動習慣可以從下列幾個方向著手:
•    強化動力 (減重 or 健康)
•    設定目標 (可達成)
•    找到方便的運動方式 (不受天氣距離影響)
•    增加附加價值 (交朋友、身材)
•    沒時間就找機會動一動 (通勤走路)
但運動時也有幾項要注意的事情:
•    血糖高於250以上時,並不適合運動
•    預防運動造成低血糖:
      1.事先拉高運動前血糖
      2.調整運動前後的胰島素劑量 
      3.補充點心(運動時一定要帶點心或糖果糖膠在身上) 
  血糖控制的金三角:藥物、飲食、運動,這三項都做到了,就可以過著輕鬆自在由你控制糖尿病,而非讓糖尿病困住你的生活!請你跟我一起輕鬆控糖自由吃!更多資訊請參考:痞客邦部落格-糖巧巧無糖好日子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4 No.4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