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反式脂肪與心血管健康

談反式脂肪與心血管健康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黃孟娟營養師

反式脂肪與心血管健康
  因為動物所能代謝的大多為順式鏈結的脂肪,反式脂肪進入人體中,大都滯留於人體,反式脂肪長期滯留在血液,易在血管壁上沉積,導致血管的窄化及硬化,進而增加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機率。相當多的研究證據指出,過多的反式脂肪攝取,會使血液中壞的膽固醇 (低密度膽固醇 (LDL)) 升高,及好的膽固醇 (高密度膽固醇 (HDL))降低,故易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之風險。近期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研究報告指出,在等量的熱量下,反式脂肪較任何一種巨量營養素(醣類、脂肪、蛋白質)更容易引起心臟血管疾病之危險性,只要攝取極低量的反式脂肪即會大幅提高冠心病的風險。另外,在總樣本數約14萬人之研究結果顯示,每2%之反式脂肪攝取,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險性23%。護士健康研究在追蹤14年後發現,相對於從碳水化合物取得熱量,每增加2%的反式脂肪,冠心病的風險就會增加94%。作者進一步指出若將飲食中反式脂肪以不飽和脂肪取代,冠心病的風險可下降約53%。此外,也有長期追蹤16年的前瞻型流行病學研究指出,反式脂肪攝取會提高罹患糖尿病之危險性。

反式脂肪在食品之應用及食物來源
  Trans fat 又稱為反式脂肪酸,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的分子式因氫原子在雙鍵的相對方位不同,因而分為順式結構,以及反式結構。天然的食物中所含有的不飽和脂肪大部分為順式脂肪;而反式結構脂肪,其天然食物來源主要存在於牛和羊反芻動物的脂肪和奶水中,但僅為微量。在蔬菜油中具有較高含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其穩定度相對較低,而「氫化作用」為20世紀所研發出來之食品工業技術,經過氫化過程會使油脂 (如: 蔬菜油)本身飽和度增加、耐高溫,較不易產生酸敗,故可增加保存期限。而在食物包裝上的所列出的反式脂肪名稱,以「氫化植物油(蔬菜油)」、「部分氫化植物油(蔬菜油)」、「素食酥油」、「精煉植物油」或「人造奶油或乳瑪林」等較常見。而常見於使用在高溫調理之烘焙食品,如:市售包裝餅乾、烘焙食品 (油炸零嘴、多拿、甜甜圈、麵包、蛋塔、蛋糕、奶茶、奶油球、泡麵等) 以及速食店之油炸食物等。此外,因為植物性奶油具有天然奶油的風味,用途廣泛,又其價格比天然奶油低很多,故多用於烘焙食品、炸薯條及速食等。

反式脂肪攝取建議
  很多國家都開始限制它在人造奶油中的含量。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建議反式脂肪攝取量應少於人體每天熱量攝入量的 1%。美國藥物管理局(FDA)規定2006年1月起,全美國所有包裝食品,均應明確標示出食品中「反式脂肪的含量」,而近來也規定從 2008 年 7 月起,食品中不得含有反式脂肪。在食品標示部分,我國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處 (即目前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規定自民國97年1月1日起,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於脂肪項下加標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目前有許多烘培類盒裝食品以及零食點心已經不使用氫化植物油,而國內國外知名速食業者業已跟進不使用氫化植物油。由於這些嚴格的限制,各國也競相研發出數種改良的氫化反應條件,諸如高壓、低溫、改用較貴重的金屬觸媒等,以降低或避免反式脂肪的產生。
  美國心臟血管醫學會、美國糖尿病醫學會以及美國膽固醇衛教計畫皆建議,健康脂肪的使用,有益於健康心血管系統之維持,也建議盡量減少飽和脂肪攝取在總能量7-10% 以下,少攝食含有反式脂肪之油脂,並減低膽固醇攝取量<300 毫克/天。以上建議即是鼓勵大眾常態選擇健康油脂,食用油種類選擇用上,建議可用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或單元不飽和脂肪。此外,廣泛攝取各類食物及多選擇植物性食物且營養素密度高的食材,即可達到將飲食建立在健康均衡的基礎上。在購買食物時,多注意營養及食品料成分標示,減少購買標示上含有反式脂肪或含有「氫化植物油」之食品,同時維持運動習慣,就可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4 No.1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