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泡湯注意事項

糖尿病友泡湯注意事項

台北慈濟醫院 陳芝嫻糖尿病衛教師

  在秋冬的清涼時節,泡個暖呼呼的溫泉真是一大享受,但是糖尿病有著許多慢性合併症的威脅,是否適合泡湯呢?有哪些注意事項,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糖尿病人因為泡湯而發生的危險,大致上有-感染、心血管疾病及燙傷、低血糖發作;所以如何避免及如何採取適當措施,乃糖尿病人在秋冬季節必修的一門學問。
  曾有病人泡湯後就因泌尿道感染而住院療,一般血糖偏高的情況之下,抵抗力就較差,而泡湯的溫度一般在43度左右,大部分的細菌在這種溫度下仍可存活,所以造成感染的機會很大,尤其女性泌尿道較短,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如果足部剛好有傷口,甚至會造成傷口感染、發炎或蜂窩性組織炎,傷口若無法癒合還會導致截肢的厄運,所以在足部有傷口的情況之下,應該避免泡湯以防意外發生。
  高齡銀髮族因泡湯而心肌梗塞發作時有所聞,而糖尿病如果合併有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在水溫過高的情況下增加心臟負荷容易引發中風及心肌梗塞的發生,在享受泡湯的樂趣時,也不能忽略這些隱藏的風險。泡湯後會全身發熱、血液循環變好,其實是錯誤的觀念;泡湯雖然可以透過血管擴張使心跳加快,但也可能造成泡湯後頭暈目眩、腦部缺血的危險,所以風險與好處之間需仔細權衡。
  曾經有病人因泡湯泡過頭,造成足部燙傷還因傷口久久不能癒合,險些截肢!一般人在泡湯時,如果溫度太高或泡太久引發的不適感,會促使人們避開或休息;但糖尿病患因末梢神經病變,像是腳有麻木感、感覺異常,因此對熱水浸泡的溫度的敏感度較差,所以若長時間泡湯,擔心會有燙傷而不自知的危險。已經有周邊血管病變的糖尿病人,並不建議泡湯,甚至足部泡熱水也不適當。而沒有周邊血管病變的糖尿病人,建議在泡湯時要注意水溫,時間不宜太久,也可以每10分鐘休息一下,順便檢查一下足部的皮膚,是否有水泡或燙傷。
  另外需注意的是,不要空腹去泡湯,以避免低血糖發生,而且溫度過高會導致注射胰島素的吸收加快,或者因為泡湯的時間一般都會超過30分鐘甚至1小時以上,若空腹去泡湯容易有低血糖發生的危險,當然泡湯時有他人陪伴是最好的,可以協助注意水溫、泡湯時間及足部的情形、是否有低血糖的症狀等。而低血糖的症狀會有:肚子餓、冒冷汗、心悸、發抖、舌尖或嘴唇發麻、頭暈、失去定向感甚至昏迷,發生時若確定是低血糖,要趕緊吃10-15公克易吸收的糖--如3-4顆方糖、150-180㏄的含糖飲料等等。所以糖尿病人如果想要享受泡湯的樂趣,有幾件事情是需要注意的:
1.     控制好血糖,避免抵抗力變差及感染的機會。平時空腹血糖儘量維持在140以下,飯後兩小時需
控制在180以下,糖化血色素在6.5%以下,70歲以上的病人則控制在7%以下。(三個月血糖平均值-HbA1c)在血糖高的情況之下應避免泡湯。
2.     控制好血壓、戒菸,避免心血管疾病發生,注意泡湯環境的通風設備。
3.     注重足部護理,足部保養需做好,平常穿大小合適、鞋頭夠寬夠深、鞋底有彈性的包鞋,穿著吸汗的棉襪,在洗完澡後,塗抹適當的乳液(不含酒精)或凡士林皆可,避免皮膚乾燥龜裂。
  因為冬季天氣乾冷容易造成皮膚乾燥,糖尿病人應注重保暖及保濕;確定沒有傷口,偶而享受一下泡湯的樂趣是無妨的,而泡湯後更應該仔細的檢查足部是否有傷口。如果足部有傷口或平常腳麻甚至沒有知覺,則不建議泡湯。
4.     不要空腹去泡湯避免低血糖、注意泡湯的水溫及泡湯的時間不宜太長。
5.     最好有親友的陪伴,避免發生突發狀況時有人可以馬上處理。糖尿病人只要掌握以上的原則,也是可以享受一個令人暖呼呼的冬天!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3 No.4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