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瞭解的B、C型肝炎

肝病,一直被稱作是我們的國病,愛肝、保肝的藥物、食品總是最熱門、暢銷的產品。「爆肝」已經變成一個流行的新名詞,甚至被當作流行歌曲傳唱。肝病的確是影響國人健康很重要的課題,隨著國人的醫療知識越來越充足,但是對於B、C型肝炎很多基本的觀念仍不足的地方。這裡就用簡單的幾個問題,測試看看您的肝炎知識。
醫生說我得了B(C)型肝炎,所以家裡要準備兩套餐具分開用餐
其實,這是不對的觀念。B或C型肝炎主要是經由體液或是血液傳染,例如由懷孕的婦女直接垂直傳染給新生兒,或藉由共用牙刷、刮鬍刀、針筒及不安全的性行為等方式水平傳染。用餐過程並不會傳染B或C型肝炎。
不過,A型肝炎的感染途徑,則是經由被病毒汙染的食物、飲水而「經口傳染」,這才是真的會「病從口入」的肝炎。預防措施首重改善衛生及注意個人衛生習慣,需注意飲水及食品衛生,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及處理食物前需正確洗手。
我得了B型肝炎,醫生都沒有開藥,因此B型肝炎沒有藥物可以治療
慢性B型肝炎依病人e抗原的有無、血清病毒量及肝功能的變化可分成四個階段:「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不活動帶原期」及「再活化期」。其中,當患者很年輕(約20歲以下)或是中年時,常為肝功能正常的不活動帶原者。根據目前的治療準則,暫不需要使用抗B型肝炎病毒的藥物治療。很多患者以為保肝藥,就是治療B或C型肝炎的藥物。其實,保肝藥主要是營養補給品,並不能治療病毒。
目前,衛生署通過慢性B型肝炎的治療藥物共有注射型的長效型干擾素及五種口服藥物:干安能、干適能、貝樂克、喜必福及惠立妥。干擾素會調節患者的免疫力來對抗病毒,因此會有少許副作用,但不會產生任何抗藥性。使用後約有四成病人的肝功能可回復正常,約有三成病人的e抗原可轉為陰性。特別是約有百分之三病人的B肝表面抗原會因為治療而消失。干擾素治療的療程較短且固定,甚至可以完全清除病毒,是這種治療最大的優點。醫師常會建議年輕的患者優先選用干擾素治療。B型肝炎的口服抗病毒藥物,使用非常方便,而且副作用低。使用一年約有八成的患者肝功能可回復正常,七至八成的患者病毒量會降至未檢出。使用藥物越久,效果越好,但長期用藥需要注意抗藥性的問題。這些藥物主要是抑制病毒,幾乎無法完全清除病毒,因此,停藥後需要監測病毒復發的情形。
整體而言,當干擾素和上述這些口服藥比較時,口服藥較能降低血中病毒量、回復正常肝功能及改善肝臟發炎及纖維化,而對於清除e抗原及表面抗原,則是以干擾素的效果較佳,且有機會完全清除病毒。治療的選擇則是依醫師的臨床判斷,考慮病人的年齡、身體狀況服藥配合度來選擇最合適的治療。
我不敢治療自己的C型肝炎,因為治療太痛苦,且效果不好
最近五年中,慢性C型肝炎的治療進展很快。目前健保給付的長效型干擾素注射合併口服雷巴威林的治療,約可以讓六至八成的患者完全治癒,從此擺脫C型肝炎病毒。治療的時間則依照藥物清除病毒速度的快慢,約需半年至一年的時間。的確,這樣的合併治療,常會導致貧血、食慾減低、皮膚癢等副作用,但醫師仍能調整藥物來減低治療的不適感。此外,新一代口服藥物的上市,讓困難治療的患者提升了二至三成的反應率。甚至正在臨床試驗中的第二代口服藥,可以讓患者不需要再注射干擾素。相信不久的將來,C型肝炎的治療會更輕鬆、更有效。
醫生說我沒有B肝抗體,我需要打疫苗嗎?
美國免疫接種諮詢委員會於2011年底,建議19-59歲的成年糖尿病患接種B型肝炎疫苗。這是因為美國人感染B型肝炎的帶原率大約只有2%,且其感染來源大多是共用針頭、刺青而來,加上某些經濟能力及知識不足的糖尿病患,可能重複使用甚至共用採血針檢測血糖,因而增加感染B型肝炎的危險。
糖尿病合併慢性B或C型肝炎會不會比較嚴重
臨床發現,慢性C型肝炎患者本身易合併脂肪肝,及胰島素阻抗性,因此日後容易併發糖尿病。最近的研究指出,糖尿病會增加B肝及C肝患者罹患肝癌的風險2-3倍,如果合併慢性C型肝炎、肥胖和糖尿病的危險因子,其日後罹患肝癌的風險則更高。因此,糖尿病患者也需要愛肝及保肝。
瞭解的各種肝炎的傳染途徑,我們就可以有效的預防肝炎。如果已經是慢性肝炎的患者,則只要定期追蹤治療,好好照顧我們的肝,就可以減緩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相信各位朋友很容易就可以掌握自己彩色的人生。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3 No.2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