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憂鬱症容易相互影響

糖尿病和憂鬱症容易相互影響

新光醫院精神科主任及睡眠中心睡眠專科 王恩南醫師

引言
  C先生,49歲,診斷第2型糖尿病已6年,平日血糖控制平穩,HbA1c約在7上下,因近來一個月失眠而來精神科就診 :《醫師,我最近一個月來都睡不著,白天也很沒體力,…》。在問診中,C先生也提到胃口不好,體重減輕,心情煩悶,常想發脾氣,睡前會想東想西等等。C先生更注意到他的血糖控制沒有以前那麼好,上次抽血HbA1c接近8…
  問診結束時,醫師告知C先生除了失眠外,他還出現憂鬱症狀,並建議開始治療憂鬱症…

甚麼是憂鬱症 ?
  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 (DSM糖尿病專欄IV),診斷憂鬱症 (Major depressivedisorder) 以下列症狀出現至少兩周,且影響到日常生活:
1、憂鬱情緒:覺得心情很低落,有時也會出現心情煩悶或容易發脾氣。
2、興趣或快樂顯著降低:對原來感興趣的東西失去興趣。
3、體重與胃口改變:憂鬱症病患會胃口下降,體重可能在一個月之內下降原有體重的5%以上。但有些患者反而有胃口增加或暴飲暴食的傾向,所以體重反倒在一個月內增加5%。
4、失眠或睡過多:憂鬱症患者通常抱怨睡不著或清晨早醒,但有些患者反而會一直躺床睡過頭,但無論躺多久都抱怨睡不飽。
5、精神動作緩慢或躁動不安 。
6、容易疲倦或感覺沒有活力。
7、自覺沒有價值或過度沒有自信、不適切的罪惡感,覺得對不起別人。
8、注意力不集中,或做決定猶疑不決,或過度憂慮、杞人憂天 。
9、反覆想到死亡、有自殺意念、或甚至自殺企圖。
以上僅供參考,如本人或家屬有類似困擾,還是建議就醫由精神科醫師來診斷。

跟一般人口比起來,糖尿病患者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如何 ?
  依照許多學者的研究,糖尿病患者之中,超過1/4 (25%) 的患者有可能罹患憂鬱症,但大部分患者都不清楚自己有可能得到憂鬱症。而一般人口罹患憂鬱症約為12-15%,比起來糖尿病患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高出許多。至於糖尿病患者有較高風險的原因則目前尚未有一致的結論,神經內分泌失調是可能的因素之一。

如果不治療糖尿病患者的憂鬱症狀,對血糖控制有何影響 ?
  根據2005年的一篇研究,經過5年的追蹤,合併憂鬱症狀的糖尿病患者和沒有憂鬱症狀的糖尿病患者比較起來,HbA1c數值高出2單位,顯示憂鬱症狀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危險因子。

憂鬱症如何治療 ?
  首先,患者要先了解一件事:憂鬱症不是絕症。經過適當治療,憂鬱症患者可以重拾正常生活。而且也沒有明確證據顯示憂鬱症患者有終生服藥的必要。病患不須要擔心會終生被藥物《控制》。所以,只要和醫師配合好好治療,憂鬱症狀就能得到有效緩解。
  目前治療憂鬱症的途徑有二: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兩者合併治療效果更佳。
 a.藥物治療
目前治療憂鬱症的藥物有:
1.    選 擇 性 血 清 素 回 收 抑 制 劑(SSRI):立普能 (Lexapro)、百憂解(Prozac)、樂復得(Zoloft)、克憂果(Seroxat)、無鬱寧 (Luvox)。
2.    同 時 作 用 血 清 素 與 正 腎 上 腺素回收抑制劑 (SNRI):速悅(Efexor)、千憂解 (Cymbalta)、鬱思樂 (Ixel)。
3.    其他:樂活憂 (Remeron)、威博雋(Wellbutrin)。
4.    傳統抗憂鬱劑:三環抗憂鬱劑(TCA)、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 )等。
  除了傳統抗憂鬱劑外,目前臨床使用的抗憂鬱劑相對上都很安全。但一般要在開始服用抗憂鬱劑後
的第3~4週,症狀才會呈現明顯的改善。所以服藥遵從性對憂鬱症的有效治療很重要。除了急性期的治療外,症狀緩解後還要再繼續治療一段時間,來預防復發。
b.非藥物治療:
包括心理治療或諮商、規律作息、家人的支持等。

結語
  憂鬱症已和癌症和愛滋病一起,並列為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共同預防的21世紀人類三大疾病。憂鬱症
也是最常導致自殺身亡的的精神疾病。由於憂鬱症狀在糖尿病患者中出現的風險比一般人高,且會影響血糖控制。為了良好的糖尿病照顧,糖尿病患者面對憂鬱症一定要勇於治療。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3 No.2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