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糖尿病的流行病學
台灣糖尿病的流行病學

隨著飲食與生活習慣的改變,全世界的糖尿病人口越來越多。在2011年,全球約有三億六千萬人有糖尿病,根據專家的估計,到2030年時,全球將會有五億五千萬的糖尿病人,相當於每十名成年人就會有一位罹患有糖尿病。在早年的台灣,隨著經濟成長與社會變遷,台灣人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在1960到1990年代有了大幅度的轉變,使得糖尿病人口與糖尿病導致的死亡率也大幅增加。
日前,糖尿病學會透過分析近年來的健保檔,來了解台灣糖尿病的現況與趨勢。研究顯示,在2000年時,全台灣估計有70萬的糖尿病人,而這個數字,在2008年時增加了70%,保守估計,2008年時台灣總共有120萬的糖尿病人。其中,第1型糖尿病人只占糖尿病人口的0.7%,發生率約為每年每十萬人有3人發生,所以大部分的糖尿病人還是屬於第2型糖尿病。在2000年到2008年間,由於人口老化加上死亡率下降,糖尿病在成年人口的盛行率從4.31%增加到6.38%,盛行率增加了48%。相當於每15位成年人,就有一位罹患有糖尿病。以性別來說,2000年時,罹患糖尿病的女性多於男性,但是這個情況在2005年後有所改變,變成男性多於女性。
展望未來,由於男性糖尿病的發生率仍持續成長,並且高於女性,估計未來台灣的男性糖尿病人還是會比女性多。就年齡來看,60歲以上的族群,糖尿病的發生率還是明顯高於60歲以下族群。因此,綜合年齡與性別的考量,中老年的男性族群,應該是未來台灣新發生糖尿病的主要族群。如何讓這些人更了解糖尿病的危害,進而願意透過飲食與生活型態的改變,來減低糖尿病的風險,應該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此外,研究也發現了一些好消息。近幾年來,糖尿病的照護進展迅速,包括血糖控制與糖尿病併發症的處理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些改善也使得糖尿病人的死亡率逐年下降。研究的結果發現,糖尿病人的平均死亡率,已經由2000年的男性3.92%、女性3.29%,下降到了2009年的男性3.12%、女性2.71%,下降了20%。糖尿病人的平均餘命,也由2000年的男性68.2歲、女性73.7歲,增加到了2009年的男性72.7歲、女性77.4歲,與一般民眾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少。
因罹患糖尿病所減少的壽命,與糖尿病發病的時間有關,越早發病,減少的壽命越多。舉例來說,如果40歲發病,男性會減少5.3年的壽命,女性會減少6.1年的壽命;但是如果65歲才發病,男性只會減少1.3年的壽命,女性只會減少2.7年的壽命。因此,延後罹患糖尿病的時間,可有效減少因糖尿病而損失的壽命。之前,糖尿病人的主要死因是心血管疾病,然而研究發現,近年來死於惡性腫瘤的糖尿病人逐年增加,換句話說,惡性腫瘤已經是糖尿病人的另一個重要死因了。所以,對於心血管疾病與惡性腫瘤的偵測與處理,將是未來進一步改善糖尿病人健康的一大重點。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3 No.1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