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問與答
糖尿病問與答

Q1: 我的媽媽罹患糖尿病已經16年,她最近這幾年的血糖控制不太理想,而且記性也愈來愈差,請問媽媽這種狀況算是失智症嗎?我想去藥局買銀杏的健康食品給媽媽試試看,請問銀杏是否可以改善媽媽的記憶力?
A: 糖尿病患者發生記憶力衰退的原因有很多,依據2016年伊朗學者Elham Saedi刊登在國外雜誌(World J Diabetes)的文獻分析,糖尿病患者發生記憶力衰退的原因有下列許多因素,包括:
(1) 退化性神經病變,例如: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
(2) 血管性失智:腦血管阻塞或出血所導致的失智
(3) 憂鬱症或焦慮
(4) 睡眠障礙:例如睡眠不足或日夜顛倒
(5) 藥物副作用,例如:鎮靜安眠藥物
(6) 血糖控制不良,例如:血糖太高或太低
(7) 酗酒
(8) 癲癇
(9) 維他命B12缺乏
(10) 甲狀腺功能低下,例如橋本氏甲狀腺炎
(11) 感染,例如:愛滋病毒引起的腦病變
您的母親最近幾年的血糖控制不理想,這就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根據2025年美國糖尿病學會的臨床治療指引,糖尿病相關之失智症(diabetes-related dementia)是不同於阿茲海默症及血管性失智症的另一項新診斷疾病。糖尿病相關之失智症(diabetes-related dementia)的臨床特點是:神經症狀的病程緩慢進行、神經影像檢查沒有典型的變化、病患的年齡較大、血糖控制不良、罹患糖尿病的時間久、肌少症、體力衰落、及使用胰島素的病患比較會產生。
銀杏葉的萃取物(非果實)在動物實驗上的確可以改善小老鼠的神經認知功能,它的萃取物包含兩種主要成分:銀杏類黃酮(ginkgo flavonoid)及烯帖內酯(terpene lactone)。刊登在2024年腦神經科雜誌(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的動物實驗發現,餵食小老鼠四個月的銀杏葉萃取物後,可以改善實驗老鼠的認知學習功能,並在後續的大腦切片中發現治療組的小老鼠,海馬體(hippocampus)的神經元細胞有增生現象。但截至目前為止,銀杏葉的有效研究都僅止於動物實驗的結果,人體試驗的規模都很小,且使用劑量及臨床效果並不一致。如果銀杏葉的萃取物想成為治療失智症的藥物,必須通過大規模的隨機雙盲人體試驗才能證實。因此您想幫媽媽補充銀杏的健康食品,雖然可以試試看,但仍缺乏臨床證據顯示它在失智症的治療劑量及真正療效。
失智症的診斷必須到神經內科或精神科做臨床評估及確認。雖然阿茲海默症的特點是短期記憶容易受損,遠期記憶的事物比較會保存下來,但並非所有的病人都一樣。一般人睡眠障礙或是日夜顛倒也會造成記憶力下降。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建議成人的睡眠足夠時間是7小時,若是睡眠不足或服用安眠鎮靜藥物皆會影響認知功能及記憶能力。憂鬱症的病人時常合併睡眠障礙及反覆做夢,也是造成記憶力減退的因素之一。因此,建議您的母親尋求專業醫療團隊的評估及診斷。北宋大文豪蘇軾非常懷念他死去的妻子王弗,由於時常夢見亡妻及兩人相處的美好回憶,因此寫下一首動人心扉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本國的衛生福利部有提出10項失智症的警訊症狀,必須儘早就醫(如下圖)。
圖片節錄自 衛生福利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