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者的社會照護系統

發現親友出現疑似失智症徵兆該怎麼辦?
失智症關懷專線
一般民眾自己想尋求失智症資源的時刻,是在發現身邊親友出現失智症相關徵兆時。此時只要撥打失智症關懷專線,即可獲得所需要的資訊。失智症關懷專線為0800-474-580,此號碼的諧音「失智時474」、「我幫您580」,很好記。服務時間為上班日的上午9點到晚上9點,因此對上班族也很有幫助。只要想詢問失智症相關問題,都可以撥打此專線。
失智症門診
發現身邊親友出現失智症相關徵兆時,需要協助這位親友及早就醫。請至各大醫院神經內科或精神科就醫,若有記憶門診或失智症門診,則更符合需求。但陪伴親友就醫來確定是否失智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任務。建議參考失智症十大警訊,並記錄這位親友出現的異常徵兆,於就醫時將此書面記錄提供給醫師參考。另外,需要以這位疑似失智症者能接受的方式來引導他,若有困難,請和失智症關懷專線專業人員共同討論。
失智症共照中心
衛福部補助設立失智症共照中心以協助疑似失智者確定診斷,並提供一年個案管理服務,陪伴照顧者於失智者不同階段,提供所需長期照顧與醫療照護服務之諮詢、協調、轉介與追蹤服務使用情形。失智症超過 1 年之個案並有複雜情緒行為或照顧者亦可使用失智共照中心之個管服務,以協助提供失智者更好的照顧,並幫助家屬調適照顧壓力。
確診失智症,如何延緩退化?
失智症社區服務據點/瑞智學堂
確診失智症之後,建議依據預防失智症的趨吉避凶原則來協助個案延緩退化,其中參與認知促進活動是很好的方式。衛福部補助設立失智症社區服務據點,提供失智者認知促進團體課程,另外,瑞智學堂也提供失智者認知促進團體課程,透過課程努力發揮失智者能力以減緩其退化。其次,家屬對失智症的認識,以及照顧壓力的抒解非常重要,因此據點也安排照顧者支持團體及照顧者照顧課程以幫助家庭照顧者。
瑞智互助家庭
許多家屬有困難協助家中失智者參與活動,因失智者配合度低。但失智者可能成天看電視打瞌睡,以致於晚上不睡覺,造成家人很大困擾。此時家屬可陪伴失智者到瑞智互助家庭,和其他失智者及家屬們一起唱卡拉OK、打麻將、寫書法、下棋、聊天互動等一般很自然的居家活動。在互助家庭中,家屬們相互交流照顧的方法及資源,對家屬的照顧調適有很大的幫助。失智者透過活動參與延緩功能退化,透過認識新朋友,如志同道合的棋友,讓失智者也很開心。
Young記憶會館
65歲以下診斷為失智症,稱為年輕型失智症。年輕型失智者由於年紀較輕,體力較好,有困難與八旬以上的失智老人一同照顧。年輕型失智者家屬所面臨的困境也與老年失智者家屬有許多不同。因此,因應年輕型失智者獨特需求,台灣失智症協會設立了Young記憶會館,除了個別諮詢之外,提供年輕型失智者認知促進、知覺統合、運動、戲劇治療等課程,提供家屬抒壓課程及相關講座,另依據失智者需求提供就業協助,並在週六開設Young咖啡坊,由年輕型失智者提供內外場服務,讓失智者有尊嚴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失智者行動力強,卻常走失,怎麼辦?
防走失及協尋
輕度及中度失智者仍有不錯的行動能力,但方向感、空間感及記憶力等變差,以致於常找不到回家的路。家屬可使用愛心手鍊、愛心布標、衛星定位器等防走失策略。失智者走失時,請立即報警,不必等24小時之後才報警。建議與失智症關懷專線聯絡,討論最適宜之防走失及協尋策略。
失智友善社區
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但年輕人口及照顧人力將逐年減少,必須發展失智友善社區幫助輕度、極輕度失智者能長久於社區中快樂安全地生活。民國107年失智症政策綱領2.0行動計畫公告後,即由國民健康署負責推動失智友善社區之任務,目前已在全台各縣市努力推展中。失智友善社區包含失智友善居民、友善組織及友善環境。透過宣導講座幫助社區民眾了解失智症,友善接納失智者參與社區各項活動,並提供適時的協助。若在路上發現疑似失智者,透過看、問、留、撥四動作,協助失智者找到回家的路。失智友善社區需要全民共同參與。
失智者如何使用長照服務?
長照服務專線1966
確診失智症之後,家屬可撥打長照服務專線安排長照評估,以了解可使用哪些長照資源,例如日間照顧、社區復健、居家服務、家庭托顧、喘息服務、輔具及居家環境改善、交通接送等服務。家屬們常以為要等失智者更嚴重,且有明顯失能之後,才能使用長照服務,其實不然。建議家屬們及早與1966專線聯絡,以利早期使用相關資源來幫到自己的失智親人。
更多資訊,歡迎參考利用
台灣失智症協會
失智症社會支持中心
衛生福利部_長照服務(長照2.0)
失智症關懷專線 0800-474-580(失智時,我幫您) ,服務時間上班日上午9點至下午9點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0 No.3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