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

糖尿病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睡眠中心 莊立邦主任

  所謂睡眠呼吸疾患泛指在睡覺時,因為上呼吸道阻力增加,而造成病患的呼吸出了問題。這個呼吸障礙可以從單純的睡覺打鼾到嚴重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都包括在內。它的致病機轉是當我們躺著睡覺時,因咽喉部固定及撐開呼吸道的肌肉組織鬆弛下來,造成呼吸道狹窄甚至完全阻塞,使得呼吸的氣流受限或全然中止。常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包括睡覺打鼾、睡眠呼吸中斷、夜間頻尿、早晨頭痛、起床喉嚨嘴巴乾、白天嗜睡、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開車容易打瞌睡等等。這個疾病的發生率不算低,根據先前台灣睡眠醫學會及長庚醫院睡眠中心的調查統計發現,台灣地區有超過四成以上的成年女性及超過六成以上的成年男性睡覺會打鼾,其中更有2~4%的人在睡眠時被觀察到會有呼吸中斷的現象。

  當睡眠呼吸中止症發生時,會造成間歇性血氧濃度降低、睡眠中斷、交感神經亢進及胸腔內負壓增加,進而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除了上述的白天嗜睡所引發之危險外,最廣為人知的則是和心臟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的相關連性。目前的文獻認為,睡眠呼吸障礙會透過一連串的發炎反應使得心臟血管內皮細胞受損,進一步讓細胞缺氧。長期累積下來會造成心臟血管及腦血管病變;除了常見的血壓變高之外,嚴重的甚至會引發心率不整、心臟衰竭及增加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的危險。除了這些心血管及腦血管的疾病之外,近年來的研究也發現睡眠呼吸障礙跟肥胖及代謝症候群有很大的關連性;也和一些肝臟疾病或腎臟疾病,例如脂肪肝及微蛋白尿有一些關係。

  我們知道,糖尿病是影響國人身體健康的一個很重要疾病,其所造成的影響不單只是血糖升高單方面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長期的糖尿病併發症及後續的腎臟病變及腎臟衰竭長期洗腎所要付出的代價。因此如果可以早期找出並解決糖尿病控制不好的因素,使得其併發症不要產生,即可減少社會大眾所需付出的成本。目前的研究認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它會透過夜間的缺氧造成發炎反應來影響胰臟β細胞,增加胰島素抗性使得血糖不易控制,一些研究也顯示如果可以好好的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例如使用目前最有效的睡眠陽壓呼吸器來治療,可以使得原本控制不良的血糖得到較好的控制,也可以減少其相關併發症發生率,例如蛋白尿或是後續的腎臟病變。

  所幸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可以診斷及治療的。詳盡的病史詢問是必要的,例如打鼾的時間、強度及頻率以及白天精神狀況;還有充分的理學檢查,例如口腔內扁桃腺大小、舌頭和軟顎之相關位置等等也需評估。此外,我們也可以用一些問卷量表先作初步的篩選,例如ESS嗜睡量表、柏林問卷及STOP-bang問卷等等。目前標準的診斷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方法是在醫院睡眠中心作整夜的多頻道睡眠生理檢查。病患會安排在睡眠中心睡一晚,在睡的同時會在病患頭部、臉部及身上貼黏一些檢查的導線,用以偵測口鼻之氣流及胸腹的呼吸動作,來判斷是否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及其嚴重程度。
在經過正確的診斷後,除了減重、側睡及少喝酒等生活習慣改善之外,一般對於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可以分為陽壓呼吸器,開刀和口內矯正器等三種主要的方式,依病情嚴重程度、理學檢查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治療選擇。依照目前國內外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診療指引來看,標準的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首選治療方式是陽壓呼吸器。陽壓呼吸器的組成主要是由一台類似小家電的機器,在插電之後會把空氣壓縮,經由一個管路及介面,例如鼻罩或口鼻罩將壓縮的空氣打通阻塞的上呼吸道來達到治療的目的。一般來說,超過九成以上的患者皆可以得到成功的治療,相比其他的治療方式例如開刀,陽壓呼吸器治療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方法,不會有麻醉及開刀的風險,更不會有開刀的傷口,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一個更有效且安全無副作用的治療選擇。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9 No.1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