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小心婦女病找上門!

下面癢癢?
根據統計,75%的女人一輩子至少會經歷一次私密處的黴菌感染,甚至有接近45%的婦女曾經反覆感染2次以上。相信大多數的婦女對私密處感染的症狀並不陌生,婦女的私密處感染時,陰道分泌物會如同豆腐渣或乳酪一般、會陰部會瘙癢難耐、外陰部出現刺痛或灼熱感。
哪些人容易發生黴菌感染呢?包括長期使用抗生素的人、孕婦以及糖尿病的婦女。長期使用抗生素會殺死陰道裡的正常菌種,使得黴菌開始滋長,因此婦女同胞切勿濫用抗生素,免得黴菌找上門。而糖尿病及孕婦這兩個族群的婦女共同的特徵就是免疫力較差,因此黴菌感染的發生率也比較高。
使用陰道塞劑、藥膏或口服抗黴菌藥就可以改善下面癢癢的困擾了。若有反覆性的陰道黴菌感染,也就是一年內發生4次以上的陰道黴菌感染,就需要長期服用口服抗黴菌藥長達半年來抑制黴菌,大概有一半的人會對這樣的治療有效,另一半的人則需要服用更久的藥物來治療。
該怎麼做才能減少私密處黴菌感染呢?
1. 當然,血糖一定要控制好。
2. 穿著寬鬆的褲子或裙子,穿著透氣的棉質內褲,減少使用棉墊與護墊的時間,勤換衛生棉或衛生棉條,因為悶熱與濕氣會讓妳容易感染黴菌。
3. 不要灌洗陰道,陰道裡的細菌之間維持著巧妙的平衡,灌洗陰道會破壞陰道裡細菌之間的平衡,也會改變陰道裡的酸鹼值,甚至會將陰道裡感染的病原往上沖,導致其他感染,因此,只要用水或肥皂沖洗外陰部即可。
4. 大便後,擦拭屁股要由前往後擦。
5. 如果有疑似私密處感染的問題,請就醫接受醫師評估及治療喔!
尿尿不順嗎?
妳有尿尿不順的問題嗎?大家都熟知糖尿病會影響末梢神經、造成腎病變和視網膜病變,其實糖尿病也會影響膀胱的功能!糖尿病可能會引起各種尿尿不順的症狀,包括頻尿、尿失禁、尿不出來、尿不乾淨、泌尿道感染、急尿等問題,這都是糖尿病造成的神經損害所引起的。
糖尿病會導致膀胱神經病變,造成膀胱肌肉無力,所以尿液就會滯留在膀胱,無法排空膀胱,所以就會有尿不出來、尿不乾淨的狀況。尿積在膀胱排不乾淨,再加上糖尿病患的免疫力差,就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的問題。膀胱積了過多尿,如果尿道括約肌無法承受膀胱的壓力,就會出現滿溢性的尿失禁,這個羞于啟齒的症狀除了可能會影響生活、衛生,甚至會降低自信心而影響社交活動。
泌尿道症狀的治療要先釐清原因是什麼,是膀胱的平滑肌的問題,或者是尿道括約肌的問題,或是有感染的問題,或是有神經損傷的情形。經過檢查後,醫師會根據原因來給予治療。治療包含保守治療,如放置導尿管、自我導尿或骨盆底肌肉訓練,還有藥物以及手術治療。
異常陰道出血
異常陰道出血的表現可能是月經量過多、經期過長、在非月經期間出血,或者是停經後出血,異常的陰道出血原因很多,例如子宮內膜如果長出息肉、內膜異常增生、甚至是癌症,就會出現異常的出血。
子宮內膜在每個月經週期會受到雌激素刺激而增厚,隨後因黃體素濃度下降,子宮內膜就會剝落排出,就是我們月經來潮時的經血。雌激素和黃體素這兩個荷爾蒙的消長,控制了子宮內膜的週期。如果子宮內膜缺少黃體素的作用,雌激素長期持續刺激子宮內膜,就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異常增生,甚至轉變為癌症。
子宮內膜癌發生年紀平均是60歲,病患九成都有陰道出血或陰道分泌物的問題,有些病患會有下腹脹或下腹不適。如果你有以下的特徵,一定要特別小心,包括肥胖、超過52歲才停經、沒有生孩子、有糖尿病、使用雌激素的人,都是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高風險族群,例如糖尿病的婦女得到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會上昇1.3~2.8倍。
針對異常陰道出血的婦女,醫師會進行內診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以排除子宮頸的病灶,會安排超音波檢查子宮、子宮內膜以及卵巢,若有疑似子宮內膜的病灶,必要時會進行子宮鏡檢查或子宮內膜採樣,如果懷疑有子宮內膜病變的問題,會進行子宮內膜刮騷手術,以取得更多的子宮內膜檢體,來進一步確認診斷。若確認有子宮內膜增生時,可使用黃體素治療,非典型子宮內膜增生的病患需考慮進行子宮切除手術,因為非典型子宮內膜增生的病患若沒有接受治療,會有接近三成的比例進展為子宮內膜癌。
糖尿病的婦女務必要控制好血糖以及體重,若有使用荷爾蒙補充治療更年期症狀時,需同時使用雌激素和黃體素,才可以保護子宮,避免出現子宮內膜增生的問題。如果妳有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務必要儘快就醫,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8 No.2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