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2017 No.4 糖尿病家族》

編者的話《2017 No.4 糖尿病家族》

詹錕鋙總編輯

  七0年代在英國開始推動糖尿病共同照護的觀念,主要在結合醫院與基層的團隊,共同來處理糖尿病的相關問題。而後在美國除了醫療團隊外,還針對相關醫療品質、治療目標等訂定評估標準,採用數據來持續改善,亦即加入管理的模式。民國85年,結合醫界與衛生行政的力量,在宜蘭開辦了全台第一個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針對各項品質指標,訂出一套可供遵循的診斷及控制標準。走過了二十年,糖尿
病共同照護網的現況及未來的發展又是如何呢?在老化的過程中,生理狀況會逐漸退化,加上老年人常帶有多重慢性疾病,身體功能缺損進而導致不動,加速肌肉量的減少。一般而言,在30歲以後,每年會減少1~2%,60歲以後,減少的速度會加快。2010年歐洲老年醫學會聯盟,針對老化過程造成的肌少症,提出診斷方式與定義。肌少症的評估包括三方面;肌量減少,與肌肉減弱及肌能減小。簡單而言,在65歲以後,每秒正常行走速度小於1公尺,或手握力差,加上肌肉量小於特定臨介值,即可判定肌少症。

  身體在葡萄糖充足時,會優先將葡萄糖利用來產生能量,再將多餘的葡萄糖轉換成肝醣儲存。但若碳水化合物吃得太少,血液中的葡萄糖減少時,身體會將肝醣分解成葡萄糖來利用。而當醣類用完後,身體會利用脂肪轉換成酮體,產生新的能量來源。生酮飲食其實就是應用高脂訪,極低碳水化合物及適量蛋白質的飲食模式。透過強迫人體處於飢餓狀態下,產生酮體作為能量來源。而酮體過多時,對身體
是有危害的。

  本期糖尿病家族從糖尿病共同照護網二十年起始,串起近期內糖尿病相關的肌少症及生酮飲食話題,希望糖尿家族的成員們都能吃得合宜,動得健康。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7 No.4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