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控糖人生

我的控糖人生

水筆仔

  運用飲食控制加上規律運動、藥物治療,積極面對它時,憂鬱和恐懼的陰霾自然離我遠去。透過和親人、朋友的經驗分享,拋開了不必要的罪惡感,也不再孤軍奮戰了……。
  我生長在嘉義縣濱海的一個清寒家庭,因為家裡食指浩繁,中學畢業後選擇從軍,直到五年前退伍。回想母親大半輩子,為了全家生計,日以繼夜、無怨無悔的工作,培育我們長大茁壯,在十幾年前,獲頒全縣模範母親的次月,醫院卻宣布她得到糖尿病,這個結果讓我們的心情彷彿一下從天堂掉到煉獄。
  除了操勞過度、作息不正常,母親常以重鹹烹調、愛吃甜食可能也是致病因素。雖然有家人親自照顧,但因欠缺足夠的專業照護能力,十三年前的一天午夜,終因糖尿病併發腎臟衰竭而離我們遠去。
  時光流轉,前年九月下旬的社區健檢,老婆強拉著我一起到醫院做檢查,兩小時後,報告出爐了。看到一撮紅字散佈在報告裡面,我的一顆心,霎時忐忑不安。血糖、三酸甘油酯、膽固醇都超標了!醫師說我有糖尿病的症狀,建議進一步到門診觀察。內人隨即掛號,診斷結果確認是罹患第2型糖尿病。當時,我像被宣判無期徒刑一樣,整個人愣住了,直到聽到牽手的呼喚,才如夢乍醒。
  很難接受還不到五十歲就步入了母親的後塵。我沉澱思量,終於找到一些脈絡。在海巡署擔任主官,晝夜顛倒、績效的壓力,導致作息失衡;退伍後,拼命似的完成了碩士學位。接著考導遊、領隊,實習、帶團,把生活的步調作極度的壓縮。心想,與其說病源來自母親的遺傳,毋寧說是長期累積的因果。為了找回健康,倦鳥終須歸巢,也正式宣告我的控糖大作戰。
  除了吃藥、運動,更強迫自己改掉不挑食的「好習慣」,將甜食隔起一道防火牆。三個月後,到醫院檢驗,血糖已降到原來的一半,兀自感到竊喜。為了掌握成效,牽手每天幫我測血糖,晚上固定去公園「夜行軍」,為了我,甚至放棄最愛的奶油酥餅,陪我吃起無糖的全麥麵包;二個孩子也化身為抗糖的左右門神。沒想到在一次的複檢,血糖值又回復以前的數據,真令人沮喪。原來是感冒時,吃了帶有糖分的發泡錠所致,經過醫師的解說,才知道自己對血糖控制的知識還是懵懵懂懂。於是決心從飲食、運動和藥物的掌控細節重頭來過,學習與糖共處之道。
  彈指之間,距離上次參加社區健檢的時間,快兩年了。經過不斷的學習、考驗,近年來在醫院的檢測,血糖、肝(腎)功能、血脂肪、膽固醇各項數據都在穩定的控制範圍,也沒併發症狀,我的心情也更加篤定了。
  兩年來,我從一個不懂運用知識對抗恐懼和掌控環境能力的人,逐漸能夠與血糖和平共處。我發現,運用飲食控制加上規律運動、藥物治療,積極面對它時,憂鬱和恐懼的陰霾自然離我遠去。透過和親人、朋友的經驗分享,拋開了不必要的罪惡感,也不再孤軍奮戰了。感覺上,我的生活方式,其實與正常人並無太大差異。只是把以前不忌口、紊亂的作息,調整到該有的健康習性而已。
  現在,我掌握我的健康,也找到從事母語教學的第二春,過著規律的生活,也有著安身立命的心靈寄託。一路走來,感謝醫護人員專業的指引和親友們的支持,特別是牽手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包容;感謝大家在我行經人生黑暗的幽谷時,為我開啟了光明的另一扇窗。
(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第三屆徵文比賽「控糖人生 」佳作)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5 No.3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