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4我與糖尿病的這些年

2002-2014我與糖尿病的這些年

吳蕙津

  我,是一位管弦樂團指揮;是一位第1型糖尿病患者,我是吳蕙津。
  發病的日期與景象,對我來說仍是記憶猶新……。在這一路走來的十二年裡,步步有痛苦、有煎熬;卻也因此使我成長。2002年9月13日的那一天,星期五,是我人生中最黑暗也最不想面對的日子─我昏倒了,所幸在家人的協助之下送往醫院急診,並入住加護病房觀察。三天之後,一睜開眼,見母親在病床旁和緩地訴說著:「我因酮酸中毒昏迷,醫師診斷後,得知患有第1型糖尿病……」回想當時,我並沒有感到難過,只是默默地接受它,學著自己施打胰島素及飲食配合,想與它和平共處。
  自小學習音樂的我,求學之路走來還算順利;然而,就在考上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的那一年,因為第1型糖尿病,讓我人生的規劃徹底打亂,也對於往後的演奏生涯有著嚴重打擊與影響。我主修小提琴,而得病之後的每一場演出,會因為擔心血糖低、血糖高等困擾,使自己帶給自己相當大的疲憊感─無論生理或心理方面,所以,我曾過了一段低潮的人生,同時也罹患了憂鬱症。記得在大三辦理休學後的一年,幾乎是足不出戶,無法面對人群,那是一段很可怕的日子;然而,感謝家人的陪同與支持,使我再度恢復勇氣去面對疾病,重返校園努力學習,終於完成大學學業,緊接著前往高中實習。隔年,順利考上台灣師大學音樂研究所管弦樂團指揮組,能繼續充實自己對音樂的理想。
  現在的我,已經能克服因擔心、害怕血糖變化會在演出時造成困擾的恐懼感,其實很簡單,只要在上台之前偵測血糖,一切的擔憂即可化解,過高就補打足夠的胰島素劑量,太低則立即補充果汁或含糖飲料:這是演出前最快速又有效的解決之道。
  過去,我的人生理想規劃,與目前所經歷的是截然不同;由於罹患糖尿病,促使自己得面對、學會、接受現實的一切,也因為不逃避,卻帶給自己意料不到的發展!從沒想過我會以一位管弦樂團指揮的身分至歐洲進修;沒想過在歐洲會遇見這麼多了不起的音樂家們!這應該就是所謂的:「塞翁之馬,焉知非福吧!」因此,多往好處想,常鼓勵自己,並隨時保持正向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位糖尿病患者是否能出國留學?答案當然是可以!而且絕對沒有問題。
  我於2011年8月抵達布達佩斯 (匈牙利),進入李斯特音樂學院進修管弦樂團指揮,印象中,出國前做的功課有許多,例如:準備充足數量的胰島素、針頭、血糖試紙片、醫師診斷證明、隨身必 備藥品等……除此之外,必須做徹底的身體檢查,以避免於留學期間發生意外。由於我只留學在外一年多 (2學期進修並取得成績證明─滿分),因此隔年返台時就繼續定期就診,所以建議出國一年後,皆得返台回診檢查,但是,若能利用其寒、暑假空檔回國則會更好。依此類情況來看,有時候真的會很埋怨自己無法與常人一樣 「過的輕鬆」,所謂「過的輕鬆」即是:不需處理一些關於控制血糖……等等的問題,仍記得在出國前一晚,整理行李時,一個人數著針頭獨自落淚的場景……但是,就如同時常提醒自己的─要更開心得生活。
  目前,我於學校指導管弦樂團,並且在今年嘗試了與音樂相關之新領域工作─台中古典音樂台節目主持:維梅爾的晚餐,在此,真的很感恩能分享所學,即使於不同地點、場所……我想唯一不變的習慣是─隨身攜帶血糖機並適時的偵測血糖。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應該或多或少都能察覺到自己高、低血糖,所帶來一些不同自生理的反應,我自己對血糖的高低很敏感,舉例來說,當我低血糖或血糖過高時,皆呈現出一種無法形容的虛脫、疲累感,當然低血糖是相當危險的,必須立即補充糖分,因此,在包包裡總是預備著自己喜愛的糖果,我選擇的是不易因溫度高而液化,另外,包裝紙也必須完全密封,這樣攜帶起來比較不會使包包受損。說實在話,有時對於想做的事總是力不從心,就體力而言,真的比一般人稍微弱些;但是,我仍相信也鼓勵自己,只要有信心與堅強的意志力,沒有任何不能完成的夢想與目標!就如我是一位管弦樂團指揮、電台主持人,與大家一樣可以實現自己所期望的遠景!
  最後,在此鼓勵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當生病時,一定要時常督促自己保有一顆健康的心靈,時時刻刻提升正向能量使自己愉快,當然,大家一定有閱讀過其它類似的激勵文章,不過─接受、面對與放下,才是真正該學習的。說實在,我不敢講我不會痛,我還是在學習、在努力,讓自己開心得過每一天,在此,由衷期盼每一位患者都能擁有樂觀之心,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都能隨時充滿感恩與知足,相信您的人生將更美好,祝福大家!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4 No.4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