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ABC

營養ABC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副執行長  彭惠鈺營養師

  營養師我應該吃多少?甚麼是身體質量指數?多少是正常啊!我的標準體重應該多少?1份醣量是多少?葡萄可以吃多少個?可以吃西瓜嗎?許多病友在得到糖尿病時,總是有一堆的疑問?就算是資深的糖尿病友,往往也搞不太清楚?有病友表示得病時看過營養師,但久了就忘了當初營養師給的飲食建議,只是以不吃甜的來控制糖尿病。成人學習事物,較傾向於主動及自我導向的學習,也就是感受到有學習需要,才會參與的。若糖尿病友在開始學習飲食計畫時,是因醫師或家人覺得他需要,而非自己主動學習者,通常飲食衛教效果都不是太理想。成人的學習大多是問題導向,成人較希望學習的是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通常較喜歡主動地而不是被動地參與整個過程。
  對成年人來說若能設計成讓他們一起學習的教學方法,對他們學習糖尿病的日常照護是有幫助的。糖尿病的營養衛教中,營養師會幫病人計算好他每日所需的熱量,將其分配其一日飲食內,教導病友食物代換,病友大多是「聽」的角色,比較少參與,營養師給與的飲食計畫,對病友來說是陌生的,若只用聽的也比較容易忘記。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設計營養ABC,讓病友可參與飲食計畫,自己了解體位、熱量及飲食計畫是如何規畫出來的,自己動手做,才會有深刻的印象。此套教材使用到示範教學、書面教材等方式。書面教材設計的部分,考量到讀者的閱讀力、吸收能力及視力,儘量採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內容除文字外還包括常見食物份量插圖,讓病友能更容易了解自己所需且能執行。
  營養ABC的內容,包括體位評估如身體質量指數、健康體重、熱量及每日食物份量的計算方式,可將每日食物份量利用飲食計畫貼紙分別設計於每餐中。搭配簡易食物代換,了解每份食物份量為多少,掌握每日可食份量。特別將含醣食物全穀根莖類及水果,常見的食物種類畫成圖示,增加視覺刺激,幫助病友記憶。
  按照書面資料中的步驟,一步一步跟著做,就可計算出自己的每日可食份數,這樣的方法由於是病友自己所計算出的,因此印象深刻,較容易了解自己的可食份量。一日飲食計畫貼紙,增加食物設計上的樂趣,透過視覺及動手做做看,加強病友對每餐可食食物份量的概念。另此套教材還包括我的餐盤,為一磁鐵式的餐盤,可搭磁鐵貼紙將每餐食物飲食份量張貼在餐盤上,增強對食物分類及份量的印象。
我能吃多少?其計算的流程為:
•    步驟A:先填寫我的狀況:包括身高(單位需從公分轉換成公尺)及體重。
•    步驟B:我的體重標準嗎。
 方法一:先計算出身體質量指數,按照數值從表中找出自己的體重範圍,體重範圍分為體重過輕、標準、體重過重及肥胖。
方法二:試算健康體重的範圍,結果分為恭喜正常、建議減重及建議增重
•    步驟C:我一天需要多少熱量?熱量需求與活動量有關,一般來說都是屬於於輕閒活動量,及每公斤健康體重需要30大卡。
•    步驟D:步驟C完成後可在下表找出適當的熱量,再將一天的各種食物份量分配表填入每日食物份量表中。 
•     步驟E:將每日食物份量,依據病友的飲食習慣填入一日飲食計畫貼本,依個人飲食習慣調整將份量設計入每餐中,是否需設計點心,依個人需求而定,點心的設計的原則是將正餐減少的份量,移至點心。一般點心份量建議以一份醣即15公克碳水化合物為主。
  營養 ABC推出後,基金會在各地辦健康樂活營時會帶領病友,  實際操作計算出每位病友的可食份量,引起很大回響,每位參與的病友都會很認真的計算及深入了解飲食份數。另也可在門診衛教時使用此教材,幫助病友更了解份量計算、食物份數及代換。此教材設計上是需要有一些計算的基礎,對年紀大沒受過教育的病友來說是較有難度,但使用時衛教師可在一旁協助,皆可達到效益。
  營養ABC教材內容包括我能吃多少、一日飲食計畫貼本、貼紙及我的餐盤共三套教材。我能吃多少一共有4張單張包括體位計算、食物份量計算、食物代換表及全穀根莖類及水果的圖示。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4 No.4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