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胰島素增敏劑 (TZD)的好處與副作用

使用胰島素增敏劑 (TZD)的好處與副作用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部新陳代謝及內分泌科 賴瑩純醫師

  糖尿病是一個慢性,進展性的疾病,由健保資料分析指出,成年人糖尿病的盛行率逐年上升, 由1999年4.8% 逐漸上升到2004年6.8%,糖尿病帶來的心臟疾病、腎病變、與腦血管疾病更是常年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血糖控制可以延緩及避免糖尿病相關的併發症。
  大部分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胰島素阻抗性,或者又稱為代謝症候群,伴隨著三高的問題:高血糖、高血脂、及高血壓。何為胰島素阻抗性?簡單來說,正常情況下,體內只須要一點點的胰島素就會達到降血糖作用,胰島素可以幫助脂肪細胞及肌肉細胞吸收血液中多餘的糖分,轉化成脂肪或運動時所需要的熱能。然而,當胰島素阻抗性上升時,體內的胰島素不是不夠,而是沒有辦法被身體給利用,需要好幾倍量的胰島素才能達到相同的作用。因此,解決胰島素阻抗性是治療第2型糖尿病最根本的辦法,肥胖是造成胰島素阻抗性的最重要原因,因此醫生常建議減重運動以減少胰島素阻抗性及改善血糖,但第2型糖尿病的成因很複雜,常不是只有一個原因造成的,還有遺傳,種族及生活習慣等多種因子影響,當血糖若無法靠飲食運動改善時,藥物的使用仍是必需的。那麼,那些藥物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呢?主要有兩種,一種為雙胍類,另一種為本文所要介紹的藥物-胰島素增敏劑。
  胰島素增敏劑的英文學名為thiazolidinedione,被簡稱為TZD。TZD為已經上市且被使用多年的藥物,主要被用來治療糖尿病及降血糖,它不像胰島素、雙胍類、或磺醯尿素類的藥物使用的歷史那麼久,是最近十幾年新發展的藥物,目前,TZD的抗糖尿病機轉仍受到相當的關注及研究。TZD的降血糖作用的地方不在胰島細胞,而是在脂肪細胞的細胞核PPAR受體上,可以讓脂肪細胞膜上的糖分子通道(glucose transporter)增多,因而脂肪細胞可以更充分的利用血液中的糖分,進一步減少胰島素阻抗性,而達到降血糖的作用,有的研究還顯示TZD具有抗發炎的好處。
  目前醫院及診所主要使用的TZD有兩種: rosiglitazone (Avandia®, 梵帝雅) 與pioglitazone (Actos®, 愛妥糖),使用上有一些好處與副作用是患者需要去了解的地方。
一.    TZD降血糖的好處 
  已有許多研究證實使用TZD對血糖的助益,可幫助更多病人達到糖化血色素小於7%的目標,與其它類的降血糖藥物相比,其降血糖的作用相當或更好,且因為TZD的作用為可以改善胰島素阻抗性,與其它類刺激胰島素分泌的藥物相比,較不會有低血糖的情況。TZD的使用可單獨使用,或者與其它降血糖藥使用,都具有達到降糖化血色素的效果。
二.    TZD的副作用
  TZD降血糖的效果優異,但臨床上的使用受到副作用的限制,包括:體重增加、水腫、心衰竭風險上升、及骨折。最近pioglitazone有部分研究顯示有膀胱癌風險,但仍屬於爭議且未定論,衛生福利部的建議為有出現尿液中有血,或帶紅色,需要排尿的頻率增加,小便疼痛時應告知醫師檢查。這裡也提醒患者不要因為太過擔心藥物副作用而不敢就醫,所有的降血糖藥都有可能發生副作用,副作用的發生與否因個人體質或者有沒有合併其它疾病有關,使用上有問題時應該要與醫師討論,選擇自己可接受及適合的藥物。
三.    TZD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
  TZD中,pioglitazone的研究顯示可以改善心血管的風險因子包括:提昇高密度膽固醇(也就是俗稱好的膽固醇)、降底三酸酐油脂,減少身體發炎,因此能減少心肌梗塞與中風的危險性。不過,雖然同樣是TZD,rosiglitazone 的研究卻發現有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有心臟病,心絞痛問題的患者也告知及與主治醫師討論是否要繼續使用rosiglitazone。 
  最後,第2型糖尿病患在使用TZD之前應考慮好處與相關副作用,TZD有優異的降血糖作用,改善胰島素阻抗性,降低身體的發炎,pioglitazone更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但使用上必需要考量副作用的風險,包括體重上升,水腫,心臟問題、及膀胱癌。我們希望藥物使用時有它的好處,而不要有副作用,所以,當使用上有疑問或不適時,記得與您的醫師討論,這樣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4 No.2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