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糖尿病嗎? (寫給初發病友)

我有糖尿病嗎? (寫給初發病友)

臺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 嚴愛文醫師

  「你的血糖過高,表示有糖尿病」聽到這句話,相信您的第一個反應可能是驚慌、害怕以及不敢置信。糖尿病是什麼?得到糖尿病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我們該如何面對糖尿病呢?跟著我們看下去,相信你會得到解答,也不會再對糖尿病感到這麼害怕。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它的主要表現是血糖過高,甚至出現尿糖。造成糖尿病的原因,是身體無法有效調節血液中葡萄糖。糖尿病的致病機轉十分複雜,涉及遺傳因素、生活方式以及環境因素等多重交互作用。第1型糖尿病是由於身體的免疫系統攻擊胰臟裡面分泌胰島素的細胞,導致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甚至無法分泌,通常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發病 (但也有少數人會在成年後發病)。患者終身需要依賴胰島素治療以維持生命。而第2型糖尿病則是由於身體無法有效利用胰島素 (胰島素阻抗) 以及胰島素分泌逐漸減少所導致,經常與肥胖以及體重過重有關。這種類型多見於成年人,但隨著肥胖問題的普遍化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在兒童和青少年中也有所上升。許多第2型糖尿病友在被診斷糖尿病之前,可能已經處於高血糖的狀態多年,因此定期的篩檢和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相當重要。

  糖尿病的診斷方式有幾種,主要目的是確認患者的血糖值是否超過正常範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如下:1. 空腹血糖:要求患者在測試前至少禁食8小時,測量空腹血糖等於或高於126 mg/dL。
2. 口服葡萄糖測試:患者服用75公克的葡萄糖後測量血糖變化,2小時後血糖濃度等於或高於200           mg/dL。3. 糖化血色素等於或高於 6.5%。以上3項如果重複測試均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便符合糖尿病
或是4.患者有多喝、多尿等高血糖症狀,並且隨機血糖等於或高於 200mg/dL,也可診斷為糖尿病。這些測試方法各有優勢,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診斷方式。

  糖尿病的影響是全身性的。眼部疾病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是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其特點是視網膜的小血管受損,導致視力模糊,若未經治療,可能逐漸加重,最終引發失明。腎臟疾病 ( 糖尿病腎病變 ) 也是一個重要的併發症,高血糖會損害腎臟,導致蛋白尿以及腎功能衰退,隨著病情惡化,可能發展為腎衰竭而需要洗腎。神經損傷 (糖尿病神經病變 ) 是另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它會引起疼痛、刺痛或感覺喪失,尤其是在手腳的末端,這種損傷可能使患者容易受傷或感染。此外,糖尿病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包括心臟病發作以及中風等,這些問題都會對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壽命造成影響。

  糖尿病併發症聽起來雖然有點可怕,但其實只要認真控制血糖,便可以大幅延緩併發症發生的時間。有效的控制糖尿病需要採取綜合性策略,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藥物治療以及血糖監測。

 健康飲食是控制血糖的根本,患者應注重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建議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例如快走、騎自行車或游泳) 並且配合重量訓練,可以促進胰島素的利用效率並改善整體健康。

  藥物治療在糖尿病的控制中也是重要的關鍵。很多病患都會擔心,使用藥物是不是會傷害腎臟功能?事實上,近年來,新的藥物選擇如腸泌素和第2型鈉-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 (SGLT2 抑制劑 ) 等,不僅能有效控制血糖,還能減少心血管疾病和腎臟疾病的風險。鼓勵大家,認真配合醫師用藥,並且定期監測血糖,了解身體對不同食物和藥物的反應,才能把血糖控制的更完美。

  糖尿病的管理是一項長期的挑戰,透過積極的生活方式改變 ( 均衡飲食、規律運動 )、正確用藥及血糖監測,相信都能有效控制病情並顯著降低併發症的風險。

《本文轉載自本會_2025年第1期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