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關節炎與糖尿病

痛風關節炎與糖尿病

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 陳昭宇醫師

        糖尿病與痛風關節炎是現代社會中常見的兩種慢性病。許多糖尿病病友可能會面臨痛風的風險。這兩種疾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有效管理,可以幫助病友改善生活品質,降低併發症的風險。

痛風關節炎概述
        痛風是一種由於體內尿酸過高而引起的關節炎,通常表現為關節腫脹、紅熱及劇烈疼痛。尿酸是人體代謝過程中的一種廢物,當它在血液中的濃度過高時,可能會形成結晶,並沈積在關節中,引起發炎反應。痛風關節炎發生之前,必須先有很長一段時間的高尿酸血症,通常是要好幾年的時間。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液中尿酸值超過 6.9 mg/dL,尿酸會開始形成結晶,在關節或皮膚處開始沈積。

        痛風的發作通常是很突然的,最常影響的關節是大腳趾、腳盤、腳踝、膝蓋等部位,但也可能涉及到其他關節。發作通常是在晚上到半夜,關節會發紅、發熱、腫脹跟劇烈疼痛,導致走路困難,大都會需要尋求藥物幫助減輕症狀。一般在發作後 24 小時會達到最痛,之後即使沒有使用藥物,也會逐漸緩解,時間可能持續數天到一兩週。第一次發作之後,平均間隔半年到一年半之後發作第二次,之後的發作間隔會越來越短。

        痛風的併發症也是必須要注意的。反覆的痛風發作會導致關節慢性損傷。尿酸結晶不僅在急性發作時引發疼痛,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關節和周圍組織中積聚,造成關節的變形和功能障礙。尿酸結晶可能在腎臟內沉積,導致腎小管損傷,進一步影響腎臟的功能,甚至可能引起腎結石,使得腎臟的排泄功能受到損害。尿酸結晶也可能在泌尿系統其他地方形成結石,導致尿路梗阻。結石可能引起劇烈的疼痛,並可能導致尿路感染、腎功能下降等問題。另外,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和中風等。尿酸的積聚可能促進炎症及動脈硬化的發展,從而提高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糖尿病與痛風的關聯
        研究顯示,糖尿病病友發生痛風的風險較高,這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代謝異常:糖尿病病友常伴有代謝症候群,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症等,這可能導致尿酸排泄減少,進而提高血中尿酸濃度。尤其是第 2 型糖尿病病友,由於胰島素阻抗,身體的正常生理作業受到影響,影響到尿酸的生成和排泄,造成尿酸的累積。
腎功能受損:胰島素對腎臟的影響會加重尿酸的再吸收,從而導致血清尿酸水平上升。另外糖尿病病友也可能出現腎功能受損,腎臟負責清除體內的尿酸。當腎功能下降時,尿酸的排泄受到影響,導致其在血中濃度增高,進而增加痛風的發作風險。
        生活方式:許多糖尿病病友可能會存在不良的飲食習慣及缺乏運動,這些行為不僅影響血糖的控制,還可能增加痛風的風險。高嘌呤的食物(如紅肉、海鮮)和過量的酒精攝取,均會提升尿酸水準。

        另外一方面,痛風病友產生糖尿病的風險也會比較高,因為高尿酸血症會增加胰島素阻抗,破壞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導致血糖增高。因此糖尿病與痛風的關聯性很大,若已經有其中一個疾病,就必須要注意另一個疾病的發生可能性。

生活方式的管理
        對於同時患有糖尿病與痛風的病友,生活方式的管理尤為重要。以下是幾個建議:

  • 健康飲食:飲食應以低嘌呤食物為主,避免紅肉、內臟、海鮮等高尿酸食物。同時,應增加蔬菜、水果 的攝入,保持均衡飲食,控制總熱量攝入以維持健康體重。
  •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控制:選擇健康的脂肪來源,如橄欖油、堅果等,並限制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適量攝取全穀類食物,以穩定血糖。
  • 充分水分: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入有助於促進尿酸排泄,並稀釋尿液中尿酸的濃度。建議每日飲用至少2升的水。
  • 定期運動:適量運動有助於控制體重,改善代謝,降低痛風發作的風險。建議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等。

        而最重要的是,不論是糖尿病或者痛風的病友,都必須要遵從醫師的指示用藥以及調整生活方式,切勿擅自增加或減少藥物使用。糖尿病和痛風兩者都有很多可能的併發症,而且都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必須要妥善控制。好的藥物遵從性能夠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減少併發症的風險,從而改善病友的生活質量。病友應該積極參與到藥物管理中,定期與醫療團隊討論自己的治療計劃,確保能按照醫生的指示進行藥物使用,從而達到更好的健康效果。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5 No.2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