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問與答《2022 No.1 糖尿病家族》

糖尿病問與答《2022 No.1 糖尿病家族》

蔡明翰副總編輯

Q1: 我今年55歲,治療糖尿病已經5年多,平時血糖控制的還不錯,糖化血色素大約在6.5%左右。不過最近半年覺得嘴巴很苦,這是糖尿病造成的嗎?請問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
A:
目前的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可以感受到五種主要味覺:甜味、鹹味、苦味、酸味及鮮味。人類的味覺感受在演化上扮有重要的角色,我們可以透過味覺來尋找營養成分及避開有毒物質。舉例來說,利用『甜味』的味覺來尋找碳水化合物以提供身體熱量;利用『鹹味』的味覺來尋找礦物質;利用『酸味』的味覺來避開腐敗的食物;利用『苦味』的味覺來避開有害的物質;及利用『鮮味』的味覺來尋找某些蛋白質及胺基酸。義大利的學者探討第2型糖尿病患的味覺受損狀況,招募94位糖尿病患者與244位健康成人進行研究,發表於2021年國際營養學雜誌(Nutrition, Metabolism & Cardiovascular Disease),結果發現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鹹味』味覺與嗅覺比健康成人差,而且這些味覺受損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也比較差。
  至於你的血糖控制的不錯,而且是覺得嘴巴的『苦味』增加,可能要考慮口腔的疾病或是胃酸逆流等腸胃道的疾病。芝加哥醫學院的Alana Biggers副教授發表於Medical News Today的文章提到,口腔的『苦味』增加,必須檢視是否有以下的幾種原因,包括:
(1) 口腔疾病:例如乾口症、牙周病、口腔感染
(2) 逆流性食道炎
(3) 焦慮症或壓力過高
(4) 懷孕
(5) 神經性疾病:例如癲癇症、多發性硬化症、失智症染
(6) 鼻竇炎
(7) 服用某些藥物:例如抗生素、含有鋅或鐵的綜合維他命等
(8) 癌症治療:例如化療藥物或是放射治療

  因此,你可以檢視自己是否有上述的狀況,而臨床上常遇到的還是口腔疾病與逆流性食道炎。逆流性食道炎的症狀包括:心口灼熱(台語俗稱:火燒心)、噁心、打嗝、腹脹、反胃、胸骨後疼痛、咽部灼燒感、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咳嗽、氣喘、口腔潰瘍、口腔乾苦等症狀。你今年55歲,應該還在職場上努力打拼,有可能因為壓力過高而導致胃酸逆流。根據韓國學者發表於2013年的國際消化醫學雜誌(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壓力愈大則逆流性食道炎的發生風險愈高。如果逆流性食道炎的症狀持續且沒接受治療,可能引起食道狹窄及增加食道癌的風險。建議你回診時與醫療團隊討論,尋找口苦的最有可能造成原因。生活方面可以多注意口腔清潔、避免油膩及刺激性的食物、多喝水保持口腔溼潤、避免菸酒等等。如果生活的壓力過大,必須盡量找到舒緩心情的出口,不妨學學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的境界:「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Q2: 我先生今年45歲,治療糖尿病已經4年多。他的血糖控制得不理想,上次的糖化血色素為8.2%。最近他看到導演明金城猝死,才覺悟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請問像他這樣血糖控制不良的狀況,是否會增加猝死的機率? 
A:
依照早期197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心臟病學會、及美國心臟醫學會對「猝死」的定義:不論原因,在症狀發生後24小時內死亡,稱之為猝死。之後WHO世界衛生組織修正為發病後6小時內死亡都統稱為猝死。猝死的高峰大多是在發病後一小時內,因此病人在出現病徵後一小時內死亡,一般都會被界定為猝死。糖尿病控制不良,會增加小血管病變及大血管病變的風險。常見的大血管病變例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及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而猝死的原因約七成至九成是源自於心血管疾病。丹麥的學者研究糖尿病患者與猝死的關聯性,發表於2020年的國際心臟科期刊(Current cardiology reports)。他們發現糖尿病患者發生心因性猝死的風險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10倍,原因可能有下列幾種機轉:
(1) 心臟的自主神經病變
(2) 低血糖引起的心律不整
(3) 無症狀心肌缺氧
(4) 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導致交互作用

  所謂的 “無症狀心肌缺氧",意思是當病患發生心絞痛或心肌梗塞時,不會出現典型的胸悶、胸痛等症狀,所以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通常發生在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妳先生很年輕才45歲,應該要積極的控制血糖,才不會產生其他器官的併發症。雖然他現在糖化血色素8.2%可能沒有身體的不舒服,但事實上體內的器官已經受到高血糖的傷害。醫學上認為這是血糖控制的「遺產效應」,血糖控制愈好,各個器官的後續併發症就愈少。
  南韓的首爾大學於今年(2022)發表一篇糖尿病患者與到院前心跳停止(OHCA)的研究,發現糖尿病的罹病時間愈久,發生OHCA的機率愈高。糖尿病本身就是OHCA的危險因子,而且血糖控制愈差,OHCA的風險也愈高。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糖化血色素每增加1%,OHCA的風險增加38%。已經在施打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發生OHCA的風險比單純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的患者高。除了血糖之外,高血壓、高血脂、抽菸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必須同時控制三高及戒菸。甚至有些新一代的降血糖藥物具有心血管的保護作用,例如:GLP-1類似物(如胰妥讚、易週糖等)或是俗稱排尿糖的藥物(如恩排糖、可拿糖等)。
  建議妳先生應該要好好的控制血糖,避免造成後續的心血管或其他器官的併發症。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及文學家楊慎所寫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奉勸每一位為生活努力打拼的糖尿病病友,千萬不要忽略血糖的控制,畢竟是非成敗轉頭空,只有健康才是真正的財富!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2 No.1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