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照護知多少

妊娠糖尿病照護知多少

彰化基督教醫院糖尿病個案管理中心 王惠芳個案管理師

  依據「臺灣糖尿病年鑑-2021妊娠高血糖」推估台灣每年有1萬多名孕婦被診斷有妊娠糖尿病。如果孕婦血糖控制不理想,將衍生妊娠糖尿病的併發症。對孕婦來說會增加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剖腹產及未來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對胎兒來說會增加巨嬰症、新生兒黃疸、新生兒低血糖、早產的比例及新生兒加護病房住院率;巨嬰症也會增加生產困難,提高剖腹產率、出生創傷及肩難產風險。一旦診斷為妊娠糖尿病,則需確實做好飲食、運動、體重控制等生活型態的調整,以降低妊娠糖尿病的不良影響。為鼓勵妊娠糖尿病的孕婦積極控制血糖,健保署於110年12月1日起給付懷孕28週(含)以上的孕婦每天最多5片血糖試紙,直到生產。自112年9月1日起將放寬到全部孕期,經診斷有糖尿病孕婦(包括孕前已診斷、孕期新診斷與妊娠糖尿病),一天給付5片血糖試紙至生產為止。

有關妊娠糖尿病的照護詳述如下:
一、不論是飲食、運動、體重、藥物治療的調整,皆需仰賴自我監測血糖、血壓、體重。
1、妊娠期間血糖控制目標:空腹血糖小於95 mg/dL,飯後1小時血糖(從吃第一口食物開始計算)小於140 mg/dL,飯後2小時血糖(從吃第一口食物開始計算)小於120 mg/dL。飯後高血糖的程度與巨嬰症有正相關,孕婦的飯後血糖最高點大約在飯後45到70分鐘,因此有些專家傾向以飯後一小時作為監控目標。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台灣母胎醫學會建議自我監測血糖一天5次,包括早晨空腹血糖、三餐的餐後血糖(臨床上依個案狀況及主治醫師建議,監測飯後1小時或2小時的血糖)、睡前血糖。剛開始要掌握一整天的血糖變化趨勢及檢視血糖控制能力,建議一天量測7次血糖,包含三餐的餐前血糖、三餐的餐後2小時血糖和睡前血糖,除了記錄血糖值外,也要記錄用餐時間、飲食內容和份量、運動種類和時間、飲水量、生活作息是否正常等,目的是找出血糖控制不佳的癥結點。等到血糖比較穩定,亦可依實際狀況作調整,例如上班族量測空腹血糖、午餐前血糖、晚餐前和晚餐後血糖、睡前血糖,比較不會干擾到白天工作。
2、量測血壓、體重:孕期的血糖控制與體重、血壓等指標息息相關,當體重過重時,高血糖的狀況會增加,需定期自我量測體重,將體重控制在理想範圍。而糖尿病與高血壓有共病關係,有慢性高血壓的高血糖孕婦,建議每天量測早晚的血壓,血壓控制目標在110~135/85 mmHg。
二、運動
  研究發現,運動可降低妊娠期間胰島素阻抗,對孕期血糖控制有明顯的幫助,運動15~20分鐘可助血糖降20~40 mg/dL。能提升胎兒的血管彈性,降低其心血管風險。在懷孕三個月,胎兒較穩定之後,循序漸進開始運動。假若孕婦本身沒有運動習慣,可從飯後散步做起;懷孕前便有規律運動習慣者,可視情況重拾運動量。應避免有碰撞擦傷風險的活動,運動要「量力而為」。建議選擇中等強度且低衝擊的有氧運動,例如步行、健康操、太極拳、游泳。運動時,需選擇通風的地點、穿著透氣的服飾,建議使用托腹帶以加強腹部支撐。運動中可穿插間歇休息。倘若在運動前出現呼吸急促,或運動時感覺頭暈、頭痛、胸悶、肌肉無力、小腿疼痛或腫脹等症狀,應停止當下的運動,若出現宮縮痛、陰道出血、陰道液體洩漏,務必盡速就醫。
三、飲食
  妊娠糖尿病飲食首重均衡,六大類食物每天都要吃到,一天兩碗煮熟蔬菜既可補足膳食纖維,亦可延緩血糖上升並增加飽足感;如果兩餐間隔較久,建議將原本隨餐吃的水果挪當點心食用,可預防飢餓感,避免下一餐進食過量,不利血糖控制。強烈建議找營養師作飲食指導。
四、藥物
  如果經過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調整後,血糖持續控制不佳,醫師會建議使用藥物治療,通常以不會通過胎盤、風險較低的胰島素注射為主。速效胰島素主要控制餐後血糖;長效胰島素主要控制空腹高血糖。隨著孕期增加,腹部隆起導致皮膚緊繃,應避免注射在腹部,建議選擇注射在手臂、大腿、臀部。
五、產後照護
  罹患過妊娠糖尿病的女性,未來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8~10倍。故鼓勵哺餵母乳、產後規律運動、逐步控制體重及產後持續追蹤血糖。產後6至12週內,應至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門診接受糖尿病篩檢,如果結果正常(空腹100 mg/dL以下,飯後兩小時140 mg/dL以下),之後每隔一至三年追蹤血糖狀況。

  因此,維持妊娠期的血糖控制理想是非常重要,有效降低可能發生的併發症,確保孕婦及胎兒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3 No.4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