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台大醫院內科部 李弘元醫師

  在婦女懷孕時期的糖尿病,臨床上包括兩種狀況,一種是孕前就罹患有糖尿病,另一種則是原本沒有糖尿病,在懷孕時才發生的妊娠糖尿病。這篇文章主要分享的內容,是關於妊娠糖尿病的相關知識。

  在婦女懷孕的時候,胎兒的營養都來自於孕婦。此時,胎盤的功能之一,就是調節媽媽與寶寶之間營養的分配,特別是對於血糖的調節。當這個功能出現問題時,就會導致妊娠糖尿病的發生。妊娠糖尿病會在懷孕過程與生產後,影響媽媽與寶寶的健康。在懷孕過程中,有妊娠糖尿病的媽媽,罹患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等問題的機會較高。此外,由於媽媽血糖高,小孩會長得過大,因而往往需要以剖腹的方式生產,而新生兒發生發生神經麻痺、鎖骨骨折、肩難產、皮下血腫、呼吸窘迫症候群、新生兒低血糖與新生兒黃疸等問題的機會也會增加。在生產之後,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媽媽,未來得到糖尿病的機會,是沒有妊娠糖尿病史媽媽的三倍,而小孩未來體重過重與罹患糖尿病的機會,也會比較高。但如果在懷孕過程中,好好控制血糖,上述的問題發生機會就會大幅降低。

  妊娠糖尿病的診斷方法,目前並沒有一致的做法。在台灣,常見的診斷方式是在懷孕24~28週時進行75克葡萄糖耐受試驗,檢測空腹血糖,喝完糖水1小時與2小時後的血糖,如果超過標準值就會診斷為妊娠糖尿病。此外,有的醫院會先進行較方便的50克葡萄糖耐受試驗,檢查1小時血糖,超過標準值的孕婦再接受正式的葡萄糖耐受試驗;有的醫院則會使用100克葡萄糖耐受試驗,檢測空腹血糖,喝完糖水1小時、2小時與3小時後的血糖。因此,這部份需要遵照醫師的指示來進行。

  當確診妊娠糖尿病之後,最重要的是要用血糖機自我監測血糖。這是因為當我們血糖稍高時,通常不會有症狀,加上看診時的抽血數值,不一定能代表這段期間所有的血糖值。臨床上建議一天至少測定4次,包括早餐飯前與三餐飯後一或兩小時的血糖。一般而言,餐前血糖的目標建議在95 mg/dL以下,餐後一小時血糖的目標建議在140 mg/dL以下,而餐後兩小時血糖的目標則建議在120 mg/dL以下。然而,醫師還會考慮其他因素,因此,控制的目標要如何訂定,還是要跟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此外,如果孕婦對於飲食控制不是很熟悉的話,就需要營養師的衛教與諮詢。當對於飲食有了基本的認識之後,再利用測得的血糖值來調整飲食的內容。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孕婦會因此完全不吃澱粉,這是不正確的,也對於胎兒的生長不利。一般來說,有妊娠糖尿病的媽媽,建議每餐至少要有相當於半碗飯的碳水化合物,才足夠寶寶的生長所需。

  在運動方面,由於懷孕的特殊考量,一般建議要避免持續使用腹部出力的活動、需要長時間站立不動的運動,需要閉氣因而會增加血壓的運動,以及避免在極端溫度下運動。因此,像仰臥起坐、平板運動(棒式)等,就不大適合在懷孕時進行。相對來說,像快走、游泳與騎腳踏車等,就是適合孕婦進行的運動。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的建議,運動時間每日至少要30分鐘,可以連續運動也可分幾次來進行。當然,如果出現早產的跡象,就要依照婦產科醫師的建議,決定是否繼續運動,或是要多臥床休息。

  如果透過血糖自我監測、飲食控制與運動,還是無法達到控制目標時,醫師就會建議使用藥物。胰島素是治療妊娠糖尿病最常用的藥物。到目前為止,也已經累積了非常多的報告,證明胰島素在孕期使用的安全性與效果。此外,在一些特殊的狀況下,也可能使用口服藥來控制,不過,這部份就要依照醫師的專業判斷來決定。

  大部份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在生產後血糖就會恢復正常。因此,生產完就不用繼續自我監測血糖,也不用進行嚴格的飲食控制。在產後的6~12週,醫師會再安排一次葡萄糖耐受試驗,以得知產後血糖的狀況。值得注意的是,有妊娠糖尿病的病史,未來發生糖尿病的機會會顯著增加。因此,即使產後6-12週的檢查結果正常,還是建議要定期追蹤血糖。另一方面,體重過重是未來發生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子,所以產後要注意體重的恢復,並且與醫師討論產後體重的控制目標與減重的速度。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9 No.3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