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ABC

控糖ABC

耕莘醫院安康院區 朱幼平糖尿病衛教師

  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良,會隨著罹病時間長,而衍生許多慢性併發症,包括小血管病變,如眼睛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 變;以及大血管病變,如腦部、心臟、足部等部位的動脈硬化,會造成腦中風、心肌梗塞和足部病變等神經病變都是大家熟知的。在2001年國際糖尿病教育計畫(the National Diabetes Education Program : NDEP)開始一項以糖尿病患為中心,針對高危險因子改善的照護「ABCs」分別是糖化血色素(A1c)、血壓(Blood Pressure)和低密度膽固醇(Low Density Cholesterol)以上三項指標的控制。
  有關糖尿病控糖ABC的介紹如下:
一、 A:糖化血色素(A1c)
  糖化血色素是一種反映過去三個月平均血糖值的指標。糖化血色素越高,表示過去三個月平均血糖偏高,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色素目標值7%以下。
二、 B血壓(Blood Pressure)
  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施加的壓力。血壓水平越高,表示心臟負擔越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越高。糖尿病患者的血壓目標值一般為130/80 mmHg以下。
三、 C低密度膽固醇(Low Density Cholesterol)
  膽固醇是一種脂肪物質,存在於人體的所有細胞中。膽固醇分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HDL-C被稱為「好膽固醇」可以想像是垃圾車,幫助清除體內多餘的膽固醇;而LDL-C被稱為「壞膽固醇」則可以想像是血管中的垃圾,會造成血管發炎反應,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糖尿病患者的總膽固醇水平應控制在160 mg/dL以下,LDL-C水平應控制在100 mg/dL以下。
  糖尿病患控糖ABC要達標,需因人而異。衛教時會評估4大面向生活型態,與糖尿病患討論調整方向,提供適合控糖指導
一、飲食:
  
均衡飲食是首要任務,而了解食物種類和攝取量是關鍵。糖尿病患常常疑惑我明明不吃飯或是只吃一點點,血糖卻還是很高,其實不吃飯可能會吃地瓜、吃2包小餅乾或是青菜攝取不足等因素導致,這時候糖尿病衛教師會先與糖尿病患澄清三餐吃飽及吃對的觀念,再請營養師進一步了解及衛教。
二、運動:
  每週應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激烈強度有氧運動為目標。
最好肌力運動與有氧運動交替訓練。對於平日沒有運動習慣糖尿病患,建議可以先從散步開始,每日設定目標步數,可以從5000步至8000步慢慢增加,並提供其他糖尿病患成功的經驗以加強動機。
三 、藥物:
  
糖尿病患常見迷思,只要不吃或少吃澱粉,努力運動,就可以不吃藥或是醫師開一天吃兩次只吃一次,回診時卻發現抽血報告都沒進步甚至更糟,醫師只好加藥或改藥,但是糖尿病患沒有告訴醫師,來找衛教師時,才坦白沒有規律吃藥,這時候衛教師會先了解糖尿病患拒絕降血糖藥物的原因後,解釋藥物原理,並告訴糖尿病患達標後,醫師會就減少藥物,但需要糖尿病患者與醫師配合處方,討論藥物的使用。
四、在家測量血糖:
  
測血糖就像看時速表,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血糖起伏的原因,並根據紀錄調整生活型態。空腹血糖可以看出藥物劑量以及前一天有無吃消夜或是運動的影響。午餐前或是晚餐前的血糖,可以看出點心或是下午茶的內容是否會造成血糖上升的原因。當餐配對血糖(餐後減去餐前,範圍30-50 mg/dL)則是可以看出當餐碳水化合物的是否不足或是過量。
  整體而言,以糖尿病患為中心的生活型態,調整出理想的控制計畫,控制計畫中心的思想還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體重控制,以降低血糖及改變血脂分布型態及降低體重,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另外的小提醒,運動及戒菸可以降低三酸甘油酯(TG)及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當生活型態效果不佳,就需要配合醫師開立的藥物治療。良好的糖尿病控制已經不只是血糖的控制需要加入血壓、血脂肪的全面掌控,以減少糖尿病合併症的發生。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4 No.1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