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問與答《2023 No.1 糖尿病家族》

糖尿病問與答《2023 No.1 糖尿病家族》

蔡明翰副總編輯

Q:我的父親血糖控制的不理想,糖化血色素大約在8~9%。而且最近這幾個月,他半夜起來上廁所的頻率明顯的增加,請問這與血糖有關嗎?我們很擔心他半夜尿急時可能會不小心跌倒,請問該如何改善他的夜尿情況?

A:很多人可能都有半夜尿急跑廁所的經驗,而所謂的「夜尿」,根據2018年國際尿控學會(ICS)對夜尿的最新定義是:在睡眠中的主要期間起來小便,而且解完小便後又繼續睡,臨床上就是有意義的夜尿(不管次數幾次)。2022年中國大陸學者發表的綜合分析研究(刊登在國際期刊Frontiers雜誌),發現糖尿病患者發生夜尿的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46倍。即使在一般的族群,夜尿的盛行率也是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國外大規模的臨床研究發現,60歲以上的年長者,約有25%的人發生一晚夜尿>2次。雖然夜尿不是什麼嚴重的症狀,但是它會影響到睡眠品質及生活品質,甚至因為匆促起床造成跌倒及骨折的風險增加,增加年長者的死亡率。
  造成夜尿的危險因子很多,除了年齡之外,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肥胖、心臟疾病、尿崩症、焦慮或憂鬱症、關節炎、泌尿道感染、氣喘、睡眠呼吸中止症,及男性的攝護腺炎與女性的子宮脫垂等等。您的父親因為血糖控制不良,高血糖本身就會造成小便量增加,因此導致夜尿的發生。除此之外,建議您尋求醫療團隊的協助,檢視其他可能造成夜尿的因素,例如:
1.喝水與排尿的習慣:減少睡前的水分攝取(至少上床前2小時)及避免晚間的咖啡因與酒精攝取。
2.睡眠的狀態:屬於肥胖的體型或是晚上打鼾聲不絕於耳,建議至胸腔科評估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3.攝護腺的病史:曾經有攝護腺的病史,建議檢測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或至泌尿科複診。
4.合併其他的疾病:例如心臟病、高血壓、憂鬱症、尿崩症等等。
5.藥物因素:譬如因為高血壓或心臟衰竭有使用利尿劑,建議不要晚上服用此類藥物。糖尿病患者使用排糖藥物(鈉-葡萄糖共同運輸蛋白抑制劑)會造成尿量增加,建議白天服用此類藥物。氣喘病患使用類固醇治療也會增加排尿量。
6.泌尿道感染:安排尿液檢查來確定是否有泌尿道感染。
7.膀胱過動症或神經性膀胱:由於餘尿量增加導致夜尿,建議至泌尿科安排尿路動力檢查或膀胱超音波掃描。
8.肥胖體型:控制體重及控制鹽分的攝取。
  您父親的夜尿症狀如果持續發生,當然會增加他的跌倒風險。依據國外的研究報告,夜尿會增加20%的跌倒風險、增加30%的骨折風險、及增加1.27倍的死亡率。古代的人們不但廁所環境簡陋,衛生用品也極其匱乏。唐朝已經是當時世界上國力強盛、經濟繁榮的一個東方強國,但是我們可由晚唐詩人李商隱對於古人如廁的描寫來ㄧ窺其真實面貌。李商隱在『藥轉』這首詩中寫到富貴人家的上廁所情況:「長籌未必輸孫皓,香棗何勞問石崇。」長籌就是古代的刮屎板,香棗是指用薰香來掩蓋茅房的臭味,因此帝王如孫皓或富豪者如石崇,如廁後也只能用長籌及香棗,更遑論一般的平民百姓了。關於夜尿的問題,老祖宗們想到一個解決方法。古人由於夜間照明不足及茅房位於屋外,因此發明了夜壺來解決夜晚如廁的不便及減少跌倒的風險。但夜壺只能應急,並非根本的解決之道。因此,建議您父親尋求醫療團隊的協助,確定他夜尿的原因及後續的治療方式。此外,盡早控制好血糖也能減少多尿、夜尿的症狀,並減少後續的慢性併發症。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3 No.1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