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升糖指數食譜介入糖尿病衛教
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的治療包括營養治療、運動、藥物及自我血糖監測,其中飲食是控制糖尿病的關鍵。糖尿病營養治療建議中,建議醣類食物以選擇蔬菜、水果、全穀、豆類及低脂奶類等天然食物為優先,少選用添加脂肪、糖及鹽之醣類食物。食物升糖指數(GI值)的概念是以食用純葡萄糖(pure glucose)100公克後2小時內的血糖增加值為基準( GI值 =100),其他食物則以食用後2小時內血糖增加值與食用純葡萄糖的血糖增加值作比較,得到的升糖指數。升糖指數越高的食物,食用後越容易使血糖升高。
GI值低於55的食物,就稱為低GI食物。文獻回顧一般健康民眾追蹤6年平時飲食結果發現,飲食攝取高升糖負荷及低纖維食物者,罹患第2型糖尿病之危險率在女性高達2.5倍、男性2.17倍。另外一篇文獻中指出以低升糖指數(低 GI)飲食介入體重控制,在有熱量限制之下,食用低升糖指數飲食者明顯改善飢餓感,增加飽足感。另有文獻回顧對第1型糖尿病病人而言,低升糖指數飲食可以改善平均血糖值,明顯減少高血糖機率,提高碳水化合物和胰島素之比值C/I值(carbohydrate/ Insulin ratio)。綜合以上,低GI飲食可介入於肥胖、第2型糖尿病、第1型糖尿病之飲食治療,且皆能有明顯之良好效果。
在臨床衛教上發現病友都知道要少糖少油多纖維,但實行起來相當困難。推究原因是病友不知道怎麼選擇食物、不清楚食物的升糖指數,也不知道吃多少份量才不會超標。基於健康飲食之推廣與衛教,糖尿病衛教學會於民國105年7月推出國內第一本專為台灣人飲食習慣設計的糖尿病低GI食譜。
食物有那些因素會影響升糖指數?
1.食物本身澱粉的可消化性:多醣類澱粉質消化時間長,GI值因而較低;相反,單醣類很快被身體吸收,GI值自然較高。食物營養素成份:蛋白質或是脂肪類的食物,消化代謝的程序較複雜,使血糖上升的速度就會比較慢,因此GI值就會較低。
2.食物的型態:和塊狀的食物相比,稀爛及切碎的食物較易吸收,GI值較高;以水果為例,果汁令血糖上升的速度就比直接吃水果來得快。
3.纖維的含量:纖維量愈高,GI值愈低。以纖維量較高的全麥麵包為例,其GI值為69,屬中升糖指數食物;而白麵包則為88,屬高升糖指數食物。
4.烹調方式:相同重量的飯和稀飯,由於澱粉糊化後的GI值愈高,所以稀飯和米飯相比,稀飯為高GI食物。另外,像炒飯炒過以後澱粉老化,腸道排空慢,和米飯相較是低GI食物,但是加了油去炒的炒飯,熱量可能比米飯高了1倍之多,因此低GI食物不代表是低熱量,此點要特別注意「烹調方式」也會影響熱量多寡。同時吃入的其他食物:高GI值的白飯或白麵包,若和蔬菜一起吃,亦可降低GI值,因此臨床上營養師總是向患者說明白飯要配青菜吃的原因。
馬偕紀念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於民國107年3月運用「低GI食譜」於醫院,提供「糖尿病共同照護網」之糖尿病患一種方便有效的營養衛教模式。收案統計共60份問卷,以TDDQS(台灣糖尿病人飲食品質分數問卷)評估糖尿病患營養(食物)類別飲食份量遵從度分數,共分為總醣類食物(總醣量=水果類+牛奶類+全榖類)、未精製全穀類(全榖類中未精製的份數)、蛋白質食物、油脂食物、LGI水果類、蔬菜食物,符合建議份數者給10分,飲食份量遵從度分數結果其中總醣類食物6.6分,蛋白質食物7.5分,油脂食物5.3分,蔬菜食物5.7分,未精製全穀類2.9分,LGI水果類2.9分。分數愈高代表飲食份量遵從度愈高,從此可以發現國人攝取多為精緻加工類食物,對未精製全穀類與LGI水果的概念較不足。從臨床上發現,運用低GI概念衛教的病患比傳統飲食衛教組,更可以降低糖化血色素、血脂與體重。飲食是控制糖尿病關鍵,如何提供糖友們輕鬆搭配的三餐菜單,簡單上手,不但可以多元搭配吃,又可以吃得均衡又健康,是相當重要且值得推廣的課題。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9 No.4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