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問與答《2017 No.2 糖尿病家族》
Q: 糖尿病患者可以喝酒嗎?喝酒後是不是血糖 一定會升高?有沒有哪些種類的酒比較適合糖尿病患者?
A: 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的糖尿病治療建議,允許糖尿病患者可以適量的飲酒。所謂的適量飲酒,它的建議是成年女性允許一天一杯,而成年男性允許一天兩杯。當然不同濃度或不同種類的酒,它的一杯容量就有所不同。比方說,若以5%酒精濃度的啤酒來算,允許攝取的一杯容量大約是 360 c.c.(12盎司);若是以12%酒精濃度的葡萄酒來計算,允許攝取的一杯容量大約是 150 c.c.(5盎司);若是以40%酒精濃度的威士忌或是伏特加酒來計算,允許攝取的一杯容量大約是 45 c.c.(1.5盎司)。便利商店常常在夏天促銷各類的啤酒,它們的酒精濃度約略是 4~5%,市面上的啤酒依其罐裝大小不同,一罐的容量約略在300~500 c.c.。
在人類的歷史中,酒的發現遠比文字的發明還早,至少都有數千年的史,甚至它也和人類的文明發展息息相關。中國古代很多著名的詩人時常以酒為創作題材,例如詩仙李白的《將進酒》寫到:「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而詩聖杜甫的《可惜》寫到:「花飛有底急,老去願春遲……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國外的學者曾於2011年發表喝酒與疾病的臨床綜合研究分析,發現適量飲酒的人(男生一天1~2杯,女生一天1杯)比不喝酒的人,可以減少發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及某些癌症(如:大腸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的發生危險。這一篇的分析研究還發現少量的飲酒(1週1杯~1天1杯)甚至可以減少一般族群的死亡率。上述這些研究的酒類不只限於紅葡萄酒,就連白葡萄酒、啤酒與烈酒也有一樣的好處。酒中所含的乙醇及多酚(polyphenol)具有下列作用來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包括:提高血中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抗凝血、抗發炎、抗氧化、改善內皮細胞功能、及增強胰島素敏感性。
不過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酒精的攝取過量仍然會危害到身體的許多器官,包括:心臟、肝臟、腦神經等等,例如它會造成體重增加、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擴大性心肌病變、心律不整(心房顫動)、意外事故、暴力事件及自殺。雖然糖尿病患者可以適量的喝酒,但是有一些原則必須要了解:(1)不要空腹喝酒;(2)不可干擾正常的飲食;(3)不要在短時間內大量喝酒;(4)計算一餐的碳水化合物總量時,不要將喝酒的酒精量計入;(5)若在晚間飲酒,上床睡覺前應該先檢測血糖。遵守上述五項原則的最主要原因,在於酒精會影響體內的血糖恆定機轉,酒精會抑制肝醣分解,以及抑制肝臟的糖質新生作用,因而增加低血糖的風險。喝酒後24小時內都可能產生低血糖,尤其是病患正在接受胰島素注射或是服用刺激胰島素分泌的藥物,例如;磺醯尿素類藥物(瑪爾胰、利糖妥等)、及美格替耐類藥物(諾和隆),更會增加酒後低血糖的風險。除此之外,喝酒當天如果從事過激烈的運動,也會增加低血糖的危險。因此,最好避免同一天激烈運動又飲酒,在運動後必須注意是否有低血糖的症狀。低血糖的症狀與喝醉酒的不舒服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方說頭暈、心悸、嗜睡、意識混亂等等,必須利用血糖檢測才能正確的區分這兩者。最怕發生低血糖時沒有及時矯正回來,長時間的嚴重低血糖可能會造成無法彌補的腦神經傷害,甚至有生命危險。因此習慣於晚間喝酒的糖尿病患者,最好能夠監測睡前的血糖值,最安全的血糖範圍是介於100~140毫克/百毫升。若是當晚喝酒後的睡前血糖值小於100毫克/百毫升,建議在上床前補充一些含醣食物以避免半夜低血糖。不過飲酒過量或是飲用某些含糖酒類 (例如水果酒),仍然會造成血糖的上升,在本身血糖已經控制不佳的病人,可能會造成糖尿病酸血症之併發症。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況下,才能適量的飲酒。當然如果能在飲酒前後規律地監測血糖會更加安全,特別是當餐同時注射胰島素時,要更加警覺低血糖的危險。如果喝酒的頻率很頻繁,一定要讓你的醫師知道這種情況,看看是否需要調整血糖的監測頻率甚至是醫療處方。
另外,喝酒後千萬不可開車,或者是進行具有危險性質的工作,即使是少量的酒精仍會增加意外的發生率。因此,妳先生血糖控制的還不錯,除了維持平時的飲食控制外,可以允許每天的飲酒量大約是2罐(350 c.c.)的罐裝啤酒或是2杯(一杯150 c.c.)的葡萄酒。只要妳先生了解酒精濃度與攝取量的對應關係,酒品的種類是沒有太大的差別,不過最好避免添加果汁或其他含糖飲品 (如水果酒或雞尾酒)。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7 No.2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