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運動保健面面觀
糖尿病運動保健面面觀

如果我問你美國各種人種中,包括,白人,黑人,印地安人與亞裔,那ㄧ族群罹患糖尿病的比例最高,你會猜是印地安原住民嗎?調查顯示:美國西南方Pima族印地安原住民成年後肥胖比例很高,50%男性有糖尿病, 那你ㄧ定會問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Pima人擁有節儉基因,能夠快速消化食物,有效吸收能量,儲存做為因應糧食缺乏的困境,再加上優越打獵運動能力,因此他們比其他人更能適應美國西部乾旱貧瘠的荒野生活。但是,現代化的美國改變了他們的整個生活環境,開著車到超級市場採購,或到麥當勞速食,原本有利生存的節儉基因,因為生活型態的劇變,運動量大減加上食物攝取方便,反而成為導致肥胖與糖尿病的不利基因。
其實能夠存活下來的現代人,包括你我在內,都有不同程度的節儉基因,也都會受到生活型態改變的影響,尤其是亞洲人與印地安人有較為相近的體質,肥胖導致胰島素阻抗,代謝症候群及糖尿病的風險機率也比較高,因此全亞洲包括臺灣社會在內,也都因為活動量減少與熱量攝取增加,造成肥胖人口激增,糖尿病的人數快速累加,罹病年齡也持續下降。所以如果你目前肥胖,或者有代謝症狀群症狀,甚至已經罹患糖尿病,很可能你是具有吃苦耐勞體質的節儉基因後代,難道註定只能犧牲飲食樂趣,大幅減低熱量攝取,才能控制或預防糖尿病嗎?其實,我們絕對不能忽略運動的角色,因為運動能增加供應活動肌肉的血流,相對減少供應脂肪組織的血流,減少熱量儲存在脂肪的比例,運動的肌肉細胞,細胞內葡萄糖轉運體會較活躍地移動到細胞膜,直接協助或經由協助胰島素,將血糖帶入肌肉細胞內,而且雖然你是節儉基因後代,運動誘發的葡萄糖轉運體活性,與胰島素敏感度提升,提高肌肉細胞攝取血糖的效應仍然有效。
因此,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在預防保健服務方面,決定以提高40歲以上民眾篩檢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比率之慢性病個案管理作為核心指標,除了血糖超過126的糖尿病病患,更針對前期糖尿病個案100 ≤ FPG (空腹血糖) < 126,納為代謝症候群,預防或延後糖尿病發生。更第一次將身體活動促進納入全國性醫療政策,希望以全人照護思維規劃國民運動計劃,達成促進國人健康目標。
如果你能夠持續規律運動,不僅長期運動後的體脂肪下降與肌肉量增加,能增加基礎代謝率,運動誘發的葡萄糖轉運體基因表現增加,有效增加肌肉細胞的葡萄糖轉運體數量,更能大幅增加肌肉攝取血糖的效率與總量。所以,我們雖然不能改變我們的基因,但是我們可以改變生活型態,可以經由增加運動量與運動強度,除了可以維持或增加肌肉量之外,也有效激發葡萄糖轉運體合成基因表現,合成更多的葡萄糖轉運體蛋白質,即時你是年老或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敏感性已經很差,運動刺激肌肉合成葡萄糖轉運體,提高攝取血糖的效益仍然存在,運動也因此被稱為是胰島素阻抗糖尿病天然的基因治療方法。
首先,我建議病友選擇走路做為最基本的身體活動,特別是過去沒有運動習慣與運動經驗者,應該先嘗試走路運動,因爲走路不需要學習任何困難的運動技巧,也不需要使用任何道具或設備,也沒有嚴格的運動空間與場地限制,只要選擇合適的運動鞋或適合健走的健走鞋,就能隨時隨地開始享受運動的好處。
但是運動必須要持續一定的強度與時間,我建議病友充分運用計步器與相關量化數據,提升運動動機與持續力,某些計步器還有計算步頻的功能,可以提供走路的運動強度資訊,以及有效運動的實際運動持續時間,所謂的有效果的運動,必須強度夠,以走路運動為例,步頻每分鐘建議100步以上,步頻越快運動強度越高,受徵召參與的肌肉細胞越多,肌肉血流量也越大,更能將血糖引導到肌肉,有效的被運動活化的肌肉細胞吸收使用。有效運動(如前述健走步頻每分鐘100步以上)的持續時間,建議每次維持至少10分鐘,運動持續時間越長,誘發的肌肉血流與血糖吸收使用等運動生理反應越持久,熱量消耗與減肥效果也越顯著。病友最好每天都能累積達到30分鐘有效的健走運動。
雖然我們希望大家每天都能夠依照計劃,定時運動達到預設活動量目標,但是每天難免會發生些突發事件,沒有辦法順利參加運動,我特別要向病友推薦免錢又健康的垃圾不過夜家庭環保運動,建議大家把握每天垃圾車傳來少女祈禱音樂時,家人相約ㄧ起出門去倒垃圾,出門健走將當天未滿ㄧ萬步的目標值補足,同時也利用健走時間,把心裡的情緒困擾與工作挫折,與家人開懷暢談,總共倒三種垃圾:家裡的垃圾、身體的垃圾與心裡的垃圾,如果每天都進行身心環境的垃圾不過夜運動,晚上就可以安枕入好眠。除了健走運動,如果你是在大樓上班,或者住在高樓層,時間允許的話,建議你每天利用通勤時間,早晚各一次上下樓梯,ㄧ來上樓梯鍛練下肢肌力,二來下樓梯鍛鍊敏捷的逃生能力,同時隨時檢視住家與工作場所的緊急逃生路線是否順暢,萬一火災,地震,颱風或其他緊急狀況,發生停電必須上下樓梯疏散逃生時,確定路線暢通,熟悉,活動迅速。而且,登階運動具有負重肌力訓練的效果,可以有效增加下肢各大肌肉群的肌肉量,能有效增加肌肉攝取血糖的容量,也會因爲肌肉量的增加提高基礎代謝率,增加休息時的熱量消耗,有利於病友的持續減肥效益。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5 No.4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