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常見糖尿病飲食療法

坊間常見糖尿病飲食療法

彰化基督教醫院 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張永昇

  65歲的唐先生診斷糖尿病3年,平常靠飲食運動及穩定服用降血糖藥,血糖便可有效控制。近期因閱讀網路文章得知某些民間偏方對於血糖控制有所幫助,甚至有糖尿病患者表示使用偏方之後糖尿病竟然痊癒,所以躍躍欲試。「張醫師,我最近在嘗試秋葵水控制血糖,在家自己量血糖都很穩定,可不可以不吃降血糖藥?」唐先生在幾個星期的搜尋之後,選擇了使用秋葵水來控制血糖。

  網路上流傳的控糖偏方,秋葵水只是其中一種;臨床上,有人喝了之後,血糖有改善,但也有人喝了之後情況變差。秋葵又名羊角豆,性喜溫暖,原產於非洲及亞洲熱帶地區。秋葵屬於高營養作物,低熱量且富含膳食纖維,鈣跟鎂的密度都比乳製品高。秋葵的栽培時間為每年3-4月(春作)及8-9月(秋作),盛產期為每年5-8月。台灣產季適逢颱風季節,所以每當颱風來襲,秋葵的產量便會短收;冬季天冷,開花量少,所以冬天產量也會下降。由於採收有季節性,所以市場上的價格也會隨季節而起伏。

  秋葵在治療糖尿病到底有多少證據呢?依據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對「葵」一類的記載,將其歸屬於食療植物。由於秋葵果帶黏液,傳統藥膳利用其特性來治療胃部發炎,甚至對於虛弱疲倦、憂鬱、潰瘍、喉嚨痛或腸躁症都有益處。而《本草綱目》僅於秋葵根部提及「止消渴」的效果,但「消渴症」並不完全等於現在的糖尿病。依據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pharmacy and chemistry》2011年一篇對印度傳統草藥療效的回顧,秋葵種子曾被用來解熱跟利尿,但未提及降血糖的作用。現代中西醫學針對秋葵對糖尿病治療效果的研究,源於1995年的一篇報告,提及秋葵萃取物對糖尿病腎病變患者,可改善糖尿病腎病變及微量白蛋白尿的進展,之後便開始少數秋葵對血糖控制的研究。秋葵各部位對於控制血糖的研究,發現老鼠在餵食秋葵種子及黏液後,有減輕體重、改善血糖、降低血脂跟抗氧化的效果。其他研究指出,秋葵內的「楊梅黃酮」(Myricetin,是一種天然黃酮醇,存在於葡萄、莓果及多種蔬菜)有抗發炎、抗氧化及降血脂的效果,跟糖尿病的治療機轉有關。在老鼠餵食楊梅黃酮的實驗證實,楊梅黃酮有減少體重及體脂肪、降低血糖及胰島素阻抗性及減少血清中發炎因子的效果。但在老鼠實驗也發現,秋葵花的萃取物會影響磺胺尿素類降血糖藥的吸收跟加速其代謝,而秋葵切片泡水會影響兔子對二甲雙胍類降血糖藥的吸收及降血糖效果。到目前為止,秋葵對於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療效,僅限於動物實驗,在人類並沒有大規模的實驗來佐證。同時如文前所述,秋葵採收有季節性,價錢隨季節供需漲跌之外,無法像藥品可穩定取得。

  常見的控糖偏方還有南瓜(南瓜粉)。南瓜含有維生素A和C、β-胡蘿蔔素、膳食纖維、茄紅素、鈷、鋅等營養素,適量食用對於血糖的控制會有幫助。國外也曾有研究分析南瓜的某種植物化學成分,可能有降血糖和血壓的作用。患者常聽聞南瓜有控糖效果後大量食用。但事實上,南瓜同時也含大量澱粉,食物結構歸屬於「主食類」,大量攝取南瓜後如不減少其他澱粉類的攝取恐會引發血糖飆高的情況。

  另外,苦瓜也是常聽聞的控糖偏方之一。國科會曾委託台大、中國醫大與屏東科技大學研究,發現從山苦瓜中可萃取出改善胰島素抗性及改善血脂肪的植物化學成分。但需注意,並不是所有的苦瓜都有控糖的效果,上述研究僅表述山苦瓜的控糖效果,且並非所以患者都適合食用苦瓜,如容易低血糖的患者。每個糖尿病患者的狀況都不同,部分患者採用控糖偏方後,可能會有穩定血糖的效果,但仍建議持續降血糖藥物的治療,並定時自我監測血糖,跟臨床醫師討論後再做調整。若罹病時間久、血糖控制不良、胰島素抗性高或缺乏胰島素的糖尿病患應在嘗試控糖偏方前,先跟醫師討論是否適合,以免因為停藥或跟藥品產生交互作用而危及自身健康。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5 No.4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