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份量控制可以很簡單
食物份量控制可以很簡單

2014年美國ADA在糖尿病營養治療建議中提出,為達到治療目標,糖尿病人應接受個人化的醫療營養治療,最理想是由熟悉糖尿病醫療營養的營養師來提供。一個簡單的糖尿病飲食計畫,如份量控制或健康食物選擇,適用於有健康問題與閱讀能力考量的第2型糖尿病人;對老人而言,也是個有效的飲食計畫策略。由以上建議可知藉由食物份量控制,達到適度的減重,可以改善臨床效益(血糖、血壓或/及血脂)。
因此,不管是減重者或是糖尿病病人,甚至慢性腎臟疾病病人,飲食控制,尤其是食物份量控制是重要的。在衛教過程中,營養師解釋了如何選用六大類食物,食物份量如何攝取,但往往病人在實行過程中,仍是困難重重。眾所周知,食物份量要控制好,經磅秤稱量過是最準確的,但也是最無法落實的。因此,思考如何讓「食物份量控制」可以很簡單!是研發定量餐具最主要構想。加上2011年美國農業部推行「My Plate」概念,風迷全球,心想那中式菜餚也可以有「我的餐盤」嗎?
因一般家庭使用之餐具規格不一,加上無刻度標示,要做好份量控制真的不容易,豆魚肉蛋類等菜餚經烹煮後,放置在盤子中隨意取用,要做好食物份量控制更是困難。六大類食物中,牛奶及豆漿等流體食物是用杯子盛裝,而飯、粥及麵等全穀根莖類大部份用碗盛裝,因此,定量餐具選用了環保玉米材質半透明的杯及碗,加上刻度標示後,讓大家可以很清楚食物盛裝的份量。至於豆魚肉蛋類定量,只需在餐盤中擺平每一小格即約1份肉類,而水分含量較多的豆製品,如豆腐、百頁豆腐等,則需擺平2小格才約1份肉類,蔬菜類擺平餐盤中的大格約2份蔬菜,定量餐具經過多次定量後,中式菜餚的「我的餐盤」終於在2013年誕生了。
也因便當族愈來愈多,2014年又研發了「定量」便當盒(My“D” box),其中三格圓盤,以豆蛋魚肉類裝平小格一格即約1份肉類,裝平大格即約2份肉類,相同地,水分含量較多之豆腐、百頁豆腐等豆製品,裝平2小格才約1份肉類,至於單格圓盤裝平蔬菜也約2份蔬菜類,下層飯盒最多可裝到11/2碗全穀根莖類(6份醣類)。
定量餐具設計理念,就是要讓食物份量控制可以很簡單,大家可以將食物份量控制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建議想體重控制者、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等,務必由營養師飲食指導後,依營養師所建議之六大類食物攝取份量,藉由定量餐具輕輕鬆鬆取出每餐可食份量。例如,營養師建議每餐飲食攝取量為全穀根莖類3份、豆魚肉蛋類2份、蔬菜可多吃,至少需2份及水果1份,而此餐家中準備的菜色有五穀飯、苦瓜肉片、煎肉魚、番茄炒蛋、空心菜及竹筍湯,水果為荔枝。那如何使用定量餐具控制食物份量呢?全穀根莖類3份可用碗盛裝,盛五穀飯至3/4碗處,豆魚肉蛋類2份可在餐盤或餐盒中先將肉類定量,如煎肉魚擺平1小格即約1份肉類,肉片取半格量約半份肉後再加上苦瓜(不限量),先挑炒蛋半格後再加番茄,如此共約2份肉類,至於空心菜及竹筍湯則可多食用,飯後再食用5粒荔枝(1份水果)。食物份量控制是不是變得很簡單呢?飲食控制得好,體重、血糖、血壓及血脂等將不再是擾人的代謝指標喔。定量餐盤或餐盒的包裝盒中皆有附”使用說明”,內有食物份量說明及食譜範例可供大家參考。
營養飲食衛教一直以食物模型及紙本資料為教材,民眾經衛教後雖可理解,但要將飲食建議落實至日常生活中,恐怕會有層層的障礙,只要您願意使用「定量餐具」,可以幫助您克服重重困難,輕輕鬆鬆做好您的「飲食管理」。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4 No.3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