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家族文章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郭景富復健師
  糖尿病一詞,在台灣社會上,是個又熟悉又普遍的一種代謝性疾病。或許大家都知道,長時間的糖尿病可能引發糖尿病足。但您知道,有一種糖尿病足,是足底異常壓力引發的嗎?這類的糖尿病足,只要沒從足底壓力端解決,傷口想要癒合,除非不踩地、不走路,不然幾乎是不可能。甚至,好不容易將傷口養好了,才踩地沒幾下,傷口就又出現。不僅病人沮喪,就連醫生也愛莫能助。
台大醫院整形外科  鄭乃禎醫師
一. 糖尿病足慢性傷口的成因
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戴東原董事長
  一位65歲的女性,罹患糖尿病20年,最近出現腳趾前端有麻木的感覺,但是不嚴重,不會影響到她的日常生活及睡眠,但是令她煩惱的是天氣變熱,稍微動一動,頭、頸部就汗如雨下,逼得她一天要換好幾件內衣,讓她感到非常困擾。晚上不開冷氣,半夜出汗被子常被浸濕。但是下半身倒是乾乾的,和上半身完全不一樣。
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戴槐青
「醫師啊!我最近越來越不行了~」進來的是一位約50歲,無精打采的中年大叔「除了勃起硬度越來越差,也沒什麼慾望」他又抱怨了一句。 「如果用蒟蒻、剝皮香蕉、帶皮香蕉和小黃瓜來比較,請問您的勃起硬度如何?」我問。 「大改只有剝皮香蕉吧!」他有氣無力地回答。
臺大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 吳卓鍇
  近年來國人老化和生活型態及飲食方式均有改變,也導致糖尿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其中幾乎九成以上屬於非胰島素依賴型,又稱第2型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多好發於四十歲至五十歲以後病發,故又稱為成年型糖尿病。糖尿病的病人在發病的早期,大部分病人都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要是沒有刻意去檢查的話,根本無從發現。
詹錕鋙總編輯
  民國85年宜蘭開辦了台灣第一個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針對各項糖尿病的照顧品質,訂出一套可供遵循的診斷及控制的標準,希望能藉由醫療團隊及疾病管理的方式,達到提昇糖尿病照顧品質的目標。而根據台灣國民健康保險的研究數據資料顯示,加入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的患者,心血管疾病可減少14%,中風減少16%,死亡率降低22%均具統計學顯著差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