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2013 No.1 糖尿病家族》

糖尿病患罹患心血管病變的機會遠超過一般族群。比起僅有心血管病變的患者,糖尿病患合併心血管病變者,有較高比例的左心室收縮及舒張功能不良。沒有臨床症狀的心肌缺氧在糖尿病患較常發生,所以應當選擇適當的檢測工具來篩檢出低風險及高風險的族群。低風險的糖尿病患,僅需給予危險因子的控制;高風險的糖尿病患,則除給予相關藥物外,侵入性的檢查及治療都是應考慮的選項。
降低糖尿病患心血管病變的合併症,應從多方面著手。首先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減少心血管病變的發生,除建議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6.5%-7%以下,飯後血糖更是影響心血管病變的獨立危險因子。其次生活型態的調整,包括飲食、體重的管控、少抽煙、少喝酒及規律的運動都是必要的。另外,血壓的控制,建議收縮壓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舒張壓控制在80毫米汞柱以下。高血脂的控制目標,則建議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100毫克/百毫升以下,三酸甘油酯控制在150毫克/百毫升以下,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最好在40毫克/百毫升以上。至於抗凝藥物的使用方面,由於糖尿病患血小板的易凝集現象。抗凝藥物的使用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唯應注意病患是否有使用上的禁忌。
台灣地區成人糖尿病的盛行率從2000年的4.31%上升至2008年的6.38%,相當每15位成年人,就有一位罹患糖尿病。本期糖尿病家族特別邀請數位專家及醫師由台灣糖尿病的流行病學談起,內容包括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成因的探討,糖尿病與結核病的風險及防治,第2型糖尿病用藥與癌症風險的研究,糖尿病整合照護模式的介紹及高血壓相關得舒飲食的推薦,相信都能提供糖尿病家族成員們健康照顧上的最佳助益。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3 No.1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