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問與答《2023 No.3 糖尿病家族》

糖尿病問與答《2023 No.3 糖尿病家族》

蔡明翰副總編輯

Q: 父親上個月因為腹痛、腹瀉掛急診,意外發現他的血糖過高。轉到新陳代謝科門診後,檢測糖化血色素為8.6%,空腹血糖164毫克/百毫升。醫師確定父親罹患糖尿病,並建議他開始服藥治療。但是父親很排斥藥物,請問他的狀況可以只用飲食控制就好嗎?他懷疑血糖高只是那幾天腹瀉所造成,可能過一陣子就恢復了。父親一直在尋找哪些食物可以降低他的血糖,所以聽朋友建議買了很多的紅心芭樂及番茄,請問這兩種水果真的能降血糖嗎?

A: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包括以下4項: 
(一)  空腹血糖≧126 毫克/百毫升
(二)  口服75克葡萄糖耐受試驗2小時血糖≧200毫克/百毫升
(三)  糖化血色素(HbA1c)≧6.5%
(四)  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且隨機血糖≧200毫克/百毫升

  上述的血糖檢驗皆來自於靜脈抽血的血漿血糖值,而非血糖機所測得的微血管血液血糖值。除了第四項外,前三項的檢驗結果如果某項出現異常,需要重複驗證第2次或是合併另一個項目異常,就可確診為糖尿病。您的父親空腹血糖 (>126毫克/百毫升) 及糖化血色素 (>6.5%) 都超標,確定符合糖尿病的診斷。糖尿病的治療包括:生活型態的調整(如:飲食控制、規律運動、充足的睡眠等等)及藥物的介入。目前的觀念認為及早將血糖控制下來,對身體的幫助最大。芝加哥大學的Neda Laiteerapong副教授,於2019年發表於糖尿病著名期刊:糖尿病照護 (Diabetes Care) 的研究發現,追蹤3萬4千多名的新診斷糖尿病患者,他們的平均年齡約57歲,如果糖化血色素在第1年控制在7~8%,對比於第1年糖化血色素<6.5%的患者,在追蹤13年的過程中,其死亡率增加29%,而且第1年的糖血色素控制愈差,病患的死亡率也愈高。這就是及早控制血糖所產生的『遺產效應』。您父親剛確診為糖尿病患者,應該要積極的控制好血糖,一般的控制標準是糖化血色素<7.0%,但是每個人因為年齡或其他共病的關係,糖化血色素的目標值可能略有差異,原則上糖尿病的罹病時間愈短,血糖控制就需更嚴格。

  由於血糖的控制要愈快達標愈好,因此美國及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皆建議初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除了生活型態的調整外,同時介入藥物治療。甚至糖化血色素超過目標值的1.5%時,建議可以直接使用兩種藥物合併治療。如果您父親目前很排斥藥物治療,可能需探討背後的潛在因素,例如:擔心西藥會有副作用、西藥會傷腎、心理仍否認自己是糖尿病患者、一旦吃藥就要終生服藥等等。目前的口服降血糖藥物中,俗稱的排尿糖藥物(第二型鈉-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除了優異的降血糖效果外,同時也具備心臟及腎臟保護作用,對於心臟衰竭及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也適合使用,可說是一箭三鵰。當然除了藥物介入外,更重要的是生活型態的調整,所以營養師會教導父親如何進行飲食控制,藉由計算含醣食物的種類及攝取量來減少餐後血糖的波動。如果您父親是屬於體重過重者,最好能減輕5%的體重來改善血糖。如果肥胖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體重降幅能夠達到10~15%,有些患者甚至可以達到糖尿病的緩解,亦即不需再使用降血糖藥物也能維持糖化血色素<6.5%。

  至於您想知道哪些食物可以降低血糖,相信您去網路搜尋一定會出現許多所謂的天然降血糖食物,例如:秋葵、洋蔥、山藥、苦瓜、肉桂、蘆薈等等,甚至網路還有謠傳每天喝200 c.c.的番茄汁來控制血糖的文章。其實並不建議為了控制血糖而一昧攝取特定食材,糖尿病飲食是以「均衡飲食」為基礎,每天攝取適量的六大類食物,即全穀根莖類 (主食類)、豆魚肉蛋類、奶類、蔬菜類、水果類 和油脂類。此外,其他重要的原則包括:三餐定時定量、計算含醣食物的攝取量、及避免精緻醣類或加糖食物。水果方面只有按照升糖指數的高低來區分,並沒有所謂的降血糖水果,一天的水果攝取量建議為2份(一份的水果量約略為自己的拳頭大小),如果一天超過2份的水果,即使是攝取低升糖指數的水果種類也會導致血糖升高。因此每一種水果都可以吃,並非只能攝取紅心芭樂與番茄。

  根據國外的研究分析,如果遵循營養師的飲食控制處方,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色素可以下降0.3~2.0%。如果要選擇特殊的飲食方式來控制血糖,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地中海飲食』及『低醣飲食』的降血糖效果最好。因此,您父親應該與營養師討論他的體重控制及飲食計畫,而不需單獨補充哪一種食材。甚至市面上廣告的健康食品添加「鉻」或「維生素D」,目前也沒有足夠及大規模的人體臨床試驗來證實「鉻」或「維生素D」的降血糖療效。

  在生活型態的調整中,運動與睡眠是病患常常忽略的部分。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的建議,每週至少150分鐘的有氧體能運動,例如快走、慢跑、游泳等等,規律的有氧運動能夠下降糖化血色素約0.6%。年長者則建議兼顧柔軟度、平衡感及肌耐力的運動,例如瑜珈、太極拳等等。睡眠方面,糖尿病患者合併睡眠障礙的比率遠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3.7% vs 8.2%)。睡眠的長度會影響血糖的控制,每天最好維持在6~8小時。國外的研究發現,如果睡眠時間短於6小時,糖化血色素會增加0.23%;如果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糖化血色素會增加0.13%;如果睡眠品質不好,糖化血色素也會增加0.35%。

  因此,即使您父親目前不願意接受藥物治療,仍必須注意生活型態上是否有改善的空間。而且家人的鼓勵與陪伴,更能帶動父親坦然面對糖尿病的治療。北宋大文豪蘇軾在官場上並不順遂,因為「烏台詩案」被朝廷謫貶到黃州。蘇軾在經歷過痛苦的情緒後重新振作,在貶居黃州期間,寫下多篇傑作,例如這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對於人生的艱困所表現的態度是從容面對及勇於接受,因此寫下這曠達的千古名句: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我們應該學習蘇軾的胸懷,在疾病初期時就該積極治療,或許保有未來戰勝疾病的機會。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3 No.3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