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的血糖監測

妊娠糖尿病的血糖監測

成大醫院 杜業豐醫師

  懷孕生小孩,原本是一件令人期待又興奮的事情,但若是遇到了懷孕期間的高血糖,情況就有點不一樣了。孕期高血糖,對孕婦及胎兒都有風險,包括孕婦高血壓、子癲前症、胎兒畸形、胎兒死亡、自發性流產的風險都會增加。高血糖經由胎盤供應胎兒過多糖分,也容易造成巨嬰症、新生兒低血糖、早產,此外高膽紅素血症、新生兒呼吸窘迫症等等的風險也都會增加。孕期糖尿病婦女生下來的小孩,日後得到肥胖、高血壓及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不論是經由懷孕24~28周的糖水試驗診斷的妊娠糖尿病、懷孕期間新診斷的糖尿病,或懷孕前已經有糖尿病的孕婦,理想的孕期血糖目標是:餐前血糖<95 mg/dL,餐後1小時<140 mg/dL或餐後2小時<120 mg/dL。因為孕期血球代謝速度變快,糖化血色素會比懷孕前低,糖化血色素的孕期標準在不會造成明顯低血糖的前提下,會訂在<6%。然而,糖化血色素畢竟是個血糖控制長期的指標,等到兩三個月驗一次糖化血色素,發現控制不佳再來調整血糖控制,就緩不濟急,這幾個月當中的高血糖,早就讓胎兒吸收到過多的糖分了。

  為了控制血糖,生出健康的寶寶,許多孕婦都願意付出10個月的心力,努力在孕期穩定血糖。但是該怎麼做才比較好呢? 孕期糖尿病的孕婦跟其他孕婦一樣,都需要均衡的營養以及適量的碳水化合物。透過比平時更加密集的監測血糖,並以拍照記錄飲食內容,就可以知道各種食物對餐後血糖的影響。飲食與血糖配對的完整記錄,除了讓孕期糖尿病婦女可以自我學習怎麼吃對血糖控制最好,也可以讓醫師、營養師和衛教師在給予衛教諮詢建議時更有所依據。

  過去診斷妊娠糖尿病的孕婦,都必須自行購買血糖試紙進行自我血糖監測,如果每餐餐前、餐後1小時、餐後2小時都要監測血糖,一天至少要用掉9張血糖試紙,對孕婦無疑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中央健康保險署為提升孕產婦的照護品質,自2021年12月1日起放寬血糖試紙的給付標準,讓懷孕28周以上的妊娠糖尿患者,一天可以給付5片血糖試紙,直至生產為止。這減輕了許多妊娠糖尿孕婦的負擔,但卻沒有顧及到原本就已經有糖尿病的孕婦,包含孕前已診斷,或懷孕中新診斷的糖尿病,她們的血糖都比妊娠糖尿病的婦女更難控制,卻沒有在原先的血糖試紙給付條件涵蓋範圍之內。為強化守護母嬰健康,健保署自2023年9月1日開始,放寬血糖試紙給付,包括孕前已診斷的糖尿病、孕期新診斷的糖尿病,以及妊娠糖尿病,都可以在確認懷孕(8周)起,給付每天最多5片的血糖試紙,一次領一個月,直至生產為止。

  台灣有各式各樣的美食,也有各式各樣的孕期補品,食物對血糖的影響可說是千變萬化。醣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搭配的比例不同,對血糖的影響也是大不相同。孕期糖尿病的飲食原則,主要是增加膳食纖維,蔬菜比飯多、以全榖雜糧類取代精製澱粉類食物,來延緩糖分的吸收;然而如果食物中脂肪佔比過高,則會延長糖分的吸收時間,以至於餐後血糖高峰常常出現在餐後3小時後,並且血糖也會降得很慢,需要5~6個小時才會下降,這時候監測餐後1~2小時的血糖,有可能會給予錯誤的安心感,以為血糖控制不錯,其實血糖過了2小時都還在往上爬。那麼血糖要一路監測到餐後幾小時呢? 孕婦要怎麼知道餐後2小時血糖還有沒有在爬升呢? 孕婦又要怎麼知道哪些餐點適當,哪些不適當呢? 如果餐後1小時、2小時監測不夠,可能還要監測餐後3小時,4小時,這時候,連續血糖監測就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知道血糖的變化。

  近年來有研究證實了即時型連續血糖監測在第1型糖尿病懷孕婦女的效果,除了可以在不增加低血糖的情況下改善平均血糖,也減少了新生兒過重的比例、降低新生兒住院天數,並減少新生兒低血糖的發生。另外也有一篇研究發現,使用連續血糖監測的懷孕婦女,如果有較低的平均血糖、血糖波動愈小、血糖於標準區間的時間愈長,新生兒過重的風險就愈低。好消息是,健保署近期也公告,自2023年11月1日起,懷孕之第2型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且接受胰島素治療者,可以給付連續血糖監測兩次,若一年執行超過兩次者,須事前審查。

  在我的門診,也有第1型糖尿病的孕婦,雖然原本糖化血色素都常常超過8%,在懷孕中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密集觀察調整後,可以把糖化血色素降到6.2%,血糖在目標範圍的時間在懷孕中也可以一直保持在80%以上。孕期糖尿病的血糖監測是非常重要的,現在除了有健保給付的試紙,也有連續血糖監測,可以協助孕期糖尿病婦女即時了解食物對血糖的影響並做出正確的改變。我們期望每個孕期糖尿病的媽咪,都能夠透過積極的血糖監測,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取得均衡的營養,守護媽媽及寶寶的健康。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3 No.4 糖尿病家族》